第257章 困境(第2/3頁)

“東夷諸部即便立國,在齊魯吳環伺之下,必也最是卑弱,所以東夷不必考慮;你我背叛季氏,已成三桓大忌,他們恨不得捉到我們,梟首懸屍以敬效尤,決不會答應我們乞降,也不用考慮。

吳國慶忌如今求賢若渴,士子有才可晉卿相,庶民立功亦可做官,倒是一個極好的去處,可惜慶忌馬上就要與三桓結下姻親,他與陽虎又素來交厚,憑你我這點實力,他未必肯冒與魯失和的危險接納。所以如果齊國不成,唯一的去處就只有宋國了。”

仲梁懷聽了他的分析,仔細思量一番,頓首道:“成!那咱們就等著齊國的消息。”

※※※

自赤忠領兵奔赴東夷之後,梁虎子得一強助,便讓他駐守彭城,並以此為中心,向四下輻射吳國影響,而他自己則親率一萬精銳,趕到了東夷女王所在的於余丘。

於余丘在東夷諸部的領地中,算是一塊極富庶的土地了。在它周圍,環繞著的是東夷最大的幾個部落,嬴、風、成、陽、介、牟、薛、郭。這些以姓氏命名的部落,自上古少昊年間,一直傳承至今。

其實在諸部之上,還有一個偃姓,而這偃姓才是東夷諸部中最龐大的一股勢力。少昊一脈傳至夏朝時,其首領姓偃名伯益,伯益曾被各路諸侯選為禹的繼承人。但是大禹去世後,把權力交給了他的兒子啟,伯益不服與啟相爭,結果被啟殺死,為安撫諸侯,伯益的兒子被分封到了徐,立為徐國。

徐國傳至第三十二代時,國力日漸昌盛,國君徐偃成為統轄淮泗流域的東方盟主,勢力猶在齊國之上,周圍有三十六國諸侯唯徐國之命是從。當時周王朝正對外不斷擴張,昭王南征,淹死在漢水,全軍覆沒;穆王西征,消耗了大量財富,不得不屢屢增加賦稅,百姓苦不堪言,各路諸侯多有不滿。

見此情形,徐偃雄心漸起,他的爵位本是子爵,此時卻無視宗周悍然稱王,他是宗周天下各路諸侯中第一個稱王的人。這種僭越,在當時也只有統領三十六國、被東南的眾多國家推為盟主,敢同周天子分庭抗禮的徐偃才敢如此造次。懾於徐偃王的威德,周穆王以徐偃王“僭越”稱王、“逾制”建城等理由,命楚軍偷襲徐國,又親發大軍征討,終於火焚徐城,殺死了偃王。

雖然周天子假惺惺地又立徐偃的兒子宗遂為徐國國君,但徐國從此在忠於周天子的齊魯等國壓制下一蹶不振,而徐國為了自保,也從此謹小慎微,不敢再圖發展,影響力越來越小,便連東夷諸部也不把它放在眼裏,就在前不久齊國發兵南侵時,這個小小的徐國被他們消滅了。所以如今東夷諸部中,最有實力的反而是上古八族。

這八族中,嬴部落實力並不強,武士也最少,只是嬴部落掌握著東夷諸部的祭祀權,部落中有許多巫醫長老,所以在諸部中地位超然,始終名列東夷八部之首。嬴部落是最擁戴‘嬴蟬兒’的部落,也是最虔誠地相信嬴蟬兒是少昊後裔,是少昊大神派來引領東夷族人重新崛起的領袖。

風部落在東夷八部中名望排名第二,實力排名第一,他們的族長風行矢就是曾出使吳國的那個少女玄鳥的父親,他是一個目光長遠、聰明壑智的領導者,不管他是否相信嬴蟬兒的身份,他都是積極擁戴嬴蟬兒立國的。

在他看來,東夷諸部如一盤散沙,繼續下去,東夷唯有被周圍諸國逐步蠶食,東夷的痕跡也將從這世上徹底消失,唯有建立國家,把東夷諸部的力量集中起來,才能讓這個民族繼續延續下去。

嬴蟬兒傳奇的身世,為東夷民族的共同信仰提供了聚合的基礎,齊國南侵的嚴峻形勢,對這一可能產生了催化效果,可惜就在他聯絡諸部準備擁戴嬴蟬兒建國的時候,齊魯議和了,一些目光短淺的部落族長不想屈居人下,開始打起了退堂鼓。

風行矢對此又恨又氣,眼看剛剛團結起來的東夷諸族又要土崩瓦解卻一籌莫展,此時吳人突然出兵北上,正中風行矢的下懷。他知道,東夷要立國,沒有一個強大的支持力量是不行的,周邊諸國中,齊國是消滅東夷族的部落最多的國家,他們占領了東夷最廣闊的領土,是東夷人的世仇。齊國最響亮的口號“尊王攘夷”中的攘夷,指的就是他們,彼此之間沒有妥協余地。

魯國素來講究相忍為國,除非人家騎到了它頭上,它是不會發兵作戰的;至於宋國,他們念念不忘的是在中原諸侯中爭得一個體面的位置,對瀕臨大海的東夷毫無興趣,唯有吳國才有可能成為他們的強力支柱,因此吳國發兵後,風行矢便配合女王嬴蟬兒做了一系列的動作,為吳人擴大在東夷的影響做出種種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