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雪後覓芳蹤(第3/4頁)

“嗯,寡人知道你的才幹和興趣都在經商上,年紀輕輕,又無官場歷練,這個官兒你做的很是撓頭,再加上你近來一直忙於籌措米糧的事,所以雖給了你大夫之職,卻一直沒有按排朝中的職司給你。”

慶忌說到這兒,看了看局促不安地站在那兒的成秀,說道:“你坐吧。一國諸卿之中,有司農、司吏、司兵、司法、司學之官,但是商業從來都沒有列入其中。在寡人看來,商業之重要,在百業之中實列前矛。昔日管仲治齊國,便尤重商業,方才一舉奠定齊國的東方大國地位,當時臨淄城四萬兩千家,二十余萬人,其中以工商為業者一萬兩千家,六萬余人,占去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

東方魚鹽,西方皮革,南方象牙,北方馬匹,中原農副手工業品……,天下之大,地域廣闊,又有諸國林立,壁壘森嚴,商如人之血脈,無商之流通,百業難興。我吳國偏居東南,無凍餒之人,亦少千金之家,要想國富民強,商業不可不興。”

興商,則士民逐利之心更重,禮法制度對社會的約束力就更弱了,禮樂崩壞的速度會加速崩潰,但是上古的那種小農經濟時代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過去,如果為了堅持和迎和已經不再適用的禮樂制度,一味的強調新事物的負面性,用統治者的權力強行抑制會破壞禮樂教化制度的新事物,而不是去改革制度讓它來適應新事物,只能是因噎廢食,遲滯社會發展進程。

慶忌也知道,把農民固定在他們的土地上,弱化商業的流通作用,讓百姓們最好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來往,一輩子別離開家門十裏地,完全不知天下事;再罷黜百家思想,在大一統的國家裏,讓所有的人只學一種大一統的思想,只為一種大一統的理論服務,對當權者來說,才是最有好處的,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鞏固他的統治,讓他的王朝延續的時間更長一點。

然而對擁有未來兩千年大致走向記憶的他來說,他知道,那樣做的結果僅僅是讓一種本該結束歷史使命的制度和觀念繼續苟延殘喘下去,該來的最終還是會來。他知道,歷史上商業最興旺發達的時代有三個黃金時期,第一個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而且這個時期由於諸國林立,通商是國家必須的需要,還受到諸國的支持和重視。第二個黃金時期是唐宋,由於朝廷重視商業,才使國家變得極其富有;第三個時期是明清,盡管當時思想已日趨僵化,可是隨著人口的增加,諸國的交往,商業已不可避免。仍想拒絕它的到來的滿清,最後被人用堅船利炮強行轟開了大門。

如果一個統治者能用他手中的權力制定一些政策,把一種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本該適時出現的東西強行壓制數百上千年,那麽采用另一種哲學思想治國的統治者,就一定能用他制定的國策,讓它適時出現、興旺、健康地發展。

慶忌正在小心翼翼地進行嘗試,目前已經取得的成功,對各種政策推行的順利,堅定了他的信心,他沒有照搬商鞅那一套,在他看來,適合秦國的不一定適時吳國,商鞅所用的那一套變法內容也未必是完全正確的。他在法治上過於殘酷的政策,慶忌便不想采用。商鞅在經濟上是重農抑商的,慶忌卻要先農後商,重農興商。他要走自己的路,要對既有的經驗去蕪存精,取優棄劣,而不是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

慶忌道:“寡人打算待時機再成熟一些,便設立專司商業的官員,到那時,相信你就能一展所長,大顯身手了。”

成秀見他突然到訪,似乎只是想和他探討探討商業,就未來的職司安排事先通通消息,心中漸漸安定下來,這才省起款待之道,連忙答應著說道:“大王還是頭一次來到臣的府邸,臣不勝歡喜之至。不如臣撤去殘席,再上新宴,陪大王暢飲幾杯如何?臣府上有四個舞伎,是臣前些時日經過晉國時重金買來的犬戎美人,與江南女子相比,實是別有一番味道。”

“哦,犬戎美人麽……”,慶忌忽地瞟了他一眼,成秀心頭怦地一跳,只聽慶忌說道:“成秀,令姊成碧,如今可有下落?”

成秀立時慌張起來,期期地道:“這個……這個……,臣……臣還沒有打聽到姐姐的下落。”

“這幾味菜……”慶忌端詳著盤中餐,輕嘆道:“鹿膾、菌羹、炙魚、醢芥……,都是成碧喜歡吃的東西,寡人睹物思人,哪有心情品嘗美味,欣賞歌舞呢?”

廳外新雪初晴,廳中成秀額頭上卻冒出了一片細密的汗珠,訥訥無法言語。慶忌忽地臉色一沉,喝道:“成碧已經幾個月沒有音訊,你忙於國事,無暇尋她,那也罷了。可是……你於諸國忙於運糧之際,還有閑情逸致搜羅天下美人,就不能抽出點心思尋找她的下落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