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廷議國策(第3/4頁)

慶忌想到這裏,不禁擊掌叫好道:“妙呀,寡人怎麽沒有想到這個辦法。這個辦法好,至於糧荒,寡人倒有些法子。成秀原是魯國大商賈,屯積了大批糧食,如今他在我吳國做了大夫,正是近水樓台,寡人可以把他屯積的米糧全部買下。我吳國江河縱橫,魚蝦充足,再加上四季如春,野菜野果亦可充饑,寡人還可以造大船,織巨網,出海捕魚,這樣不但一時的糧荒可以解決,今後還可以有充足的食物應付人口的突然暴增。”

他們一談政事,便只有掩余、燭庸、英淘、赤忠聚精會神地聽著,太祝和宗伯兩個老家夥卻開始裝聾作啞。太祝大人閉目養神,心裏念念有詞,在那裏叼咕著“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宗伯大人則正在盤算著是向秦國下聘,還是向楚國下聘,還是兩國一齊下聘。慶忌講些什麽,他們是左耳進、右耳出,恍若未聞。但是慶忌講到買糧時,宗伯大人突然反應過來,插口問了一句:“可是……我吳國國庫空虛,哪有錢財用來買糧,那成秀可肯賒帳?”

慶忌道:“商賈經營,亦需大量資金周轉,如今亂世,更需現錢交易。如果賒欠,成秀名下的糧米鋪子都要倒斃歇業了。說到錢財,我們現在還是拿得出來的,宮中現在金銀玉器,絲綢布匹堆滿了十余座大殿,這些東西盡可換來大量的糧食。”

“什麽?大王不準備把那些東西還予楚人?”這句話一說完,宗伯就恨不得把自己的舌頭咬下來,他真想狠狠抽自己一巴掌,一輩子明哲保身,今天怎麽犯了糊塗。

他是慶忌長輩,這樣一問,慶忌不覺有些尷尬,這樣匿人錢財,尤其對方還是自家盟友,他多少還是有些羞愧的,卻見孫武不動聲色,從容說道:“啊,宗伯大人這一說,孫武倒是想起件事來,宗伯大人掌理王宮事務,孫武正要將這件事移交於宗伯大人處理。”

“什……什麽事?”宗伯生恐惹怒了慶忌,膽怯地看了他一眼,見他並未動怒,不似夫差那般動輒暴跳如雷,心中這才稍稍放心,這才向孫武問話。

孫武道:“孫武率軍闖宮之時,夫差見大勢已去,縱火焚宮,孫武雖及時撲救,卻仍來不及撲滅大火,以致儲放自楚國擄來財物的宮群都被夫差焚之一炬了,如今財力緊張,倒不必急著重新修建,不過必要的清理還是需要的。”

英淘在一邊忍笑道:“是啊,唉!為免百姓疾苦,購買食物米糧,我家大王節儉了宮室用度,把宮中財物盡皆發付變賣,甚至禦案坐椅上的飾金、王袍玉帶上的美玉,都摳下來拿去換了糧食,實在令人唏噓。但大王如此憐愛子民,消息一旦傳開,百姓必然感激涕零,擁戴我王。”

英淘說的一本正經,宗伯聽的目瞪口呆,啊啊半晌才道:“啊……,我王如此憐愛子民,實是……實是我吳國英主,老臣……老臣真是欽佩的無以復加。”

太祝張了張眼睛,又復閉上,念念有詞道:“《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孫武又道:“民政既罷,便是外交,說到外交,楚、秦、魯、陳等近國目前都與我吳國友好,有他們居中緩沖,齊晉尚難以危及我國,我吳國還應與這些國家密切往來,彼此結盟更好的辦法,便是聯姻。大王春秋正盛,後宮空虛,可以聘取秦楚魯陳等國諸侯之女以為夫人,這樣……”

他一說到結親家,喜歡做媒人的宗伯大人一雙老眼頓時亮了起來,慶忌一見,連忙岔開話題道:“這個且不必理會,隨後寡人與宗伯大人還要有所商議,你且說說軍事吧。”

宗伯大失所望,他砸巴砸巴掉光了牙齒的嘴巴,重新裝聾作啞起來,孫武一笑,說道:“整軍備武,以臣之見,倒不急在一時。因為這軍事,必得有財力支撐,制造精良的甲胄兵器需要錢,訓練士卒行軍演武也需要錢,如今天下各國用兵,多為戰時征召,戰後遣散,這樣勢難保證軍隊的訓練和戰力。現在中原大國,已經逐步有常備兵隊,吃軍糧領軍餉,要想打造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我吳國也應該有一支強大的常備軍,可是這同樣需要耗費大量錢財,說到底,仍是要壯大國力才成。

我吳國多江河,以船為車,以楫為馬,舟師最是重要,同時我吳國水師本就是諸侯之中最強大的水師力量,這是我吳國長處,更該保持這種優勢。如今荊林將軍駐兵於南武城,這支軍隊已經近似於常備軍了。那裏瀕臨大海,方才大王說及要造大船,制巨網,出海捕魚。臣以為大王便可以南武城為中心,就近制造大船,由南武城駐軍輪番駛船出海,既演武又捕魚,練出一支強大的水軍。這些長期服役從軍的士卒,可以減免他家中的稅賦,以安軍心。至於武南,將由梁虎子將軍駐紮,那裏多沃土平原,亦可在那荒蕪原野中修建軍屯,開發荒地,軍卒成家後可就近安置,不出幾年,那裏便是矗起幾座新城和片片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