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東夷使者(第3/4頁)

丹烏說罷,自懷中取出一封蠟封的密信,信用魯縞制成,薄如蟬翼,疊成幾疊,慶忌接在手中,急急展開觀看,看完之後,不禁拍案叫好。他定了定神,對那等候消息的丹烏道:“丹烏使者,且請回客帳休息,此事容慶忌與屬下商議一番,再做答復。”

※※※

丹烏告辭退下之後,慶忌立即把掩余、燭庸、孫武、荊林、梁虎子等一幹將領召到帳中。實際上,他手下此刻還有一路很重要的軍事力量,就是由任若惜率領的任家軍。若非任若惜的大軍及時趕到,協助荊林阻住夫概去路,夫概此時即便沒有進攻姑蘇城,荊林所部怕也要在內外夾攻之下損失殆盡。那樣的話,雙方實力又要平分秋色了,所以說任家軍不但立了大功,而且此刻在慶忌軍中也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是任家軍目前是由任若惜率領,慶忌無法給她安排合適的軍職,此刻便不便召她入帳議事。兩人當初在漆城時便已情愫暗生,在齊國臨淄任若惜掩護慶忌離開時,慶忌更是說下了已暗訂終生的諾言,只不過如今情形下,這一切不便公開,兩人也只有慶忌趕到姑蘇時匆匆見過一面,此後便連私下攀談往來的機會都沒有。

為了安任家軍之心,慶忌安排叔孫搖光和季孫小蠻都到了任家軍營中,與任若惜吃住在一起。任家軍上下都知道這兩個女子將來有份於吳王妃之位,慶忌把這麽兩位重要人物安排到他們軍中,分明是對他們的絕對信任和重視,是故此舉對任家軍很具鼓舞。

而對慶忌來說,此舉也是一舉四得。一來招攬任家軍心,二來他此刻征戰殺伐,又來諸國使節往來,身邊實不宜帶著兩個名份未定的有身份的少女;三來可以讓叔孫搖光、季孫搖光與任若惜交際一下感情;四來麽……,他現在忙到分身乏術,又不能與任若惜暗通款曲,把其他兩個女孩打發到她眼皮底下,也免得這小妮子呷幹醋……

聽了慶忌介紹的情況,掩余吃驚地道:“東夷人欲立國?”

慶忌道:“不錯,但是東夷無國久矣,東夷各部落如今面臨著共同的困境,暫時能夠結合到一起,一旦危險解除,原本散漫慣了的各個部落勢必難以承受國家這種體制的嚴格約束。而這位東夷女王嬴蟬兒的人馬,來自於不同的部落,她也缺少強有力的政權基礎,唯有依靠一個強國為援。

齊國一向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吞並東夷人的領土,自齊桓公以來,齊國領土擴張一倍以上,滅小國四十余國,其中大部分都是東夷人那種部落式的小國家,齊與東夷幾成世仇,是東夷人難以歸附和接受的國家。魯國如今雖鼓起勇氣與齊一戰,為的只是自家存亡,魯人抱殘守缺,不圖擴張,不會接受東夷人的歸附與齊國結下不解之仇,所以東夷女王遣使來見,透露了她的意思,就是我們一旦復國,想以東夷歸附吳國,為吳屬國,自居伯國地位。當然,這還只是一個想法,如果我們同意,才會進行進一步的談判。”

掩余興奮地道:“好呀!為什麽不接受?東夷人占據的領土極其龐大,雖說他們的地方貧窮一些,東夷人只是打漁狩獵,少有耕種農桑、做工務商的,若是賦稅也收不上多少,但是東夷人一向自給自足,也不會給我們造成什麽負擔,一旦成為我吳國屬國,軍事、外交,盡皆掌握在我吳國手中,比之一塊公卿的封邑還要來的實在,對增加我吳國國力和威望是大大有益的事啊。”

孫武也道:“夷人雖然衰敗,但是夷人疆域仍比我吳國大了一倍不止,這塊肥肉我們不吃,早晚也會被他人吞下,如今夷人主動送上門來,哪有推卻不要的道理?況且,夷人如今雖然落後,乃是周室有意為之,刻意造成如今局面,並非夷人地方天生窮山惡水、子民愚昧。

當年黃帝之軍尚以木棒為兵器時,夷人便已冶煉五金,造出青銅武器。周天子之外,第一個僭越稱王的,更非楚王子熊,而是東夷徐王。當初東夷人所建的徐國統轄淮、泗流域,徐偃王時因治國有方,仁義之名播於天下,國力強盛,周圍諸國臣服者三十余國,乃敢於周天子分庭抗禮,所築王城比周天子的王城還要雄偉。只是當時周室氣數仍勝,乃發天下之兵滅了徐國,從此不再設治,以免再反。夷人有此輝煌,斷非不馴野蠻,只要我吳國悉心治理,不必多少歲月,便能成我吳國堅實根基。如今他們主動來投,殿下不可錯失良機。”

慶忌欣然點頭道:“你們所想,與我所思正是不謀而合。”

燭庸本也覺得這是天賜良機,可是聽慶忌這樣說,心中有些不忿,便唱反調道:“東夷來投,我們便要面臨齊人壓力,如今吳國千瘡百孔,江山未定,這個強敵我們接得下來嗎?再者說,東夷諸部落原本奉楚王為尊,如今我們插手接掌,豈不與楚人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