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滅其耳目(第3/3頁)

緊跟著,慶忌的大軍到了。他們雙方現在都沒有野戰中攻破營壘的兵車,同時,吳國地處水鄉,地理條件也不需要吳人裝備兵車部隊,在吳國發生的戰爭,大多是雙方列陣步卒廝殺。此刻慶忌軍要快速突破他們的大營直取中軍,本來只有以步卒突進,但是這百余頭從奄城以及沿路農家弄來的大水牛,卻產生了比戰車更可怕的效果,它們一下子就把吳營陣地撕開一個大缺口,當慶忌軍隨之擁進吳人陣營的時候,當面竟無可一戰之敵。

軍中白天以旗為號,夜晚以燈火為號,還有一種日夜通用的號令,就是鼓樂,但是大戰廝殺呐喊震天當中,又兼諸軍相距過遠時,鼓樂聲就被完全壓了下去,唯一可用的就只有燈火號令,所以前後左中右五軍中,均架箭樓,挑起燈號,以不同的燈火數量和明滅次數傳達將令。

而慶忌軍甫進吳營,立即便有一哨精銳直奔箭樓而去,劈頭蓋臉便是一陣弩機亂射,仿佛那箭矢都不花錢似的,他們連番大戰,箭矢所余已經不多,全部集中在這些突擊隊手裏。這些突擊隊員一通箭雨射翻了箭樓下護侍的衛兵群,便棄了已無矢箭可用的弓弩,取下肩上背著的大斧,鏗鏗鏗一通亂砍,砍得木屑紛飛,不多時候,一座箭樓便轟然倒塌,帶著上邊士兵的慘叫,砸向地面摔成了碎片。

吳軍營中猝受如此猛烈的襲擊已然亂作一團,慶忌卻是有備而來,他們事先都已得到將令,闖進吳軍陣營後不消吩咐,便各依本陣,分別殺向左右營盤,以傳號施令的箭樓為集合的旗幟,向那裏狂奔而去。

頭上裹了白巾標識的慶忌軍快速奔向目的地,倉促從營帳中鉆出來的吳軍士兵擋了路的當頭便是一劍,隨即便一陣風般沖過去,那些吳軍失去指揮系統的統一調度,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竄,只能本能地舉起武器反抗,軍官們只能聚起就近的士兵組成一個個的小隊各自為戰。

慶忌軍原有兵員近三萬五人,在楚國幾番大戰折損五千,招降赤忠得兵三千,與孫武軍七千人匯合後增至四萬人,圍攻姑蘇城雖是佯攻,卻也不能兵員過少,否則必然被看出破綻,哪怕夫差不會率兵趕來接應闔閭,只要率軍出城交戰,這支圍城力量也必被消滅,是以留下攻城以及充作疑軍之計的人馬交由荊林的共計一萬人。這樣一來,此次參予天目山伏擊戰的只有三萬人。

此刻英淘、梁虎子各領五千人馬,悄然轉移到吳營側翼,居高臨下尚未參戰,慶忌和孫武的本陣留下由赤忠統帥的預備隊五千人,真正負責殺入敵營負責切斷指揮、攪動混水任務的只有一萬五千人。但是他們得了先手,又有事先劃定的目標,不似吳營士兵一般指揮失效、體力削弱的厲害,這一萬五千人馬竟攪得吳軍前營人仰馬翻,亂作一團。

前營警訊剛剛傳來,吳王闔閭、伍子胥、伯噽就相繼披掛出來,伍子胥馬上傳令本營結陣,長矛手在前,劍盾手在後,圍繞本陣營盤擺下圓陣,與此同時發出燈火信號,命各營結陣。中軍、後營、左營、右營相繼結成圓陣固守本營,但是闔閭剛剛發出探詢信號,還未等到回答,右營燈火信號便像前營一般驟然失去,那裏的情形頓時全然不知,也不知是整座營盤失去戰力陷落,還是僅僅是指揮系統被端掉。

伯噽立即派兩員旅帥各領本軍五百人相互策應趕赴右營接應,伍子胥則在穩定營盤之後,率任主帥,率兩千五百人正面突擊,排成森嚴陣形,反向前營壓制,其反應不可謂不迅速。

兩側山上,英淘和梁虎子瞧見吳營中隱隱火光流動,已然明白吳軍的用意,不禁暗贊孫武神機妙算。吳軍雖長途跋涉勞累不堪,畢竟是百戰之軍精銳之帥,作戰經驗豐富,孫將軍的估計果然不假,公子想出了火牛陣的妙計,又趁夜奇襲,先斷其耳目,如今只不過才斷了兩處大營的信號,吳軍便已整頓好了軍隊,守中有攻了。

“點起信號!”英淘一聲吩咐,身旁一名士卒退後幾步,點起一枝火把,向對面如墨般漆黑的山崗上高舉著搖了幾搖。站在他這個位置,站在對面山上可以看得見,地面上正在渾戰的軍中即便有人擡頭張望也是看不到的。

稍頃,對面山上傳來相同的燈火迅號,英淘從腰間掛勾上取下佩劍,往腰帶上一插,袍襟一撩也往腰帶裏一掖,拔起插在旁邊長矛,矛尖向山下一舉,喝道:“目標,左翼箭樓,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