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銅墻鐵壁(第2/4頁)

一念及此,伍子胥心中便是一震,但他隨即推翻了自己的想法:“不可能,若神明真有眼睛,怎麽會坐視我伍家一門忠烈卻被盡數屠戳,慶忌……必是遇到了什麽隱逸高人相助,方有這般脫胎換骨的變化。”

伍子胥想到這裏,忙道:“大王不必驚慌,自從知道慶忌在魯國預埋一支伏兵之後,太子殿下便加強了姑蘇城的戒備,太子殿下足智多謀,夫概公子英勇善戰,臣新建的姑蘇城,更是江東第一雄城,慶忌就算早我們幾日趕回吳國,也決計攻不下姑蘇城。”

說到這裏,他既驕傲、又自負地道:“以姑蘇城之雄險,只需防守得宜,非有十萬大軍圍困三年,不可奪城而入。我們現在趕回去,正好攔住慶忌的退路,讓他腹背受敵,就此覆滅於姑蘇城下。”

雖得伍子胥安慰,闔閭心中仍是忐忑,他立即吩咐馬上渡江,加快行程向姑蘇城趕去。此時,慶忌的大軍已在‘長岸’登陸,正日夜兼程趕往姑蘇,距姑蘇城還有兩日路程。

※※※

這個時候孫武正率軍在太湖休整,並派出探馬正翹首以待他的到來。燭庸秘密趕往武原去策反當地守軍後,孫武與其他幾位旅帥則分別率領幾支人馬穿插敵後,於笠澤匯合,得悉夫概仍坐鎮邗邑尚未回來,以為機會難得,便欲派遣一路人馬扮作行商隊伍進入姑蘇城裏應外合奪取姑蘇。

及至到了姑蘇城外,與細作取得了聯系,弄到了姑蘇城如今的詳盡部置,孫武才知姑蘇城之易守難攻,儼然便是一幢銅墻鐵壁,其雄險遠非細作們用語言所能描述的。

這座由伍子胥親自督造的都城十分注重軍事上的防禦設計,夫差守城的本領更是可圈可點,孫武一得到姑蘇城如今的詳細資料,便知自己原先的估計是正確的,這座城根本不是憑他的兵馬可以強行奪取的。

夫差這個未及弱冠的年輕人以太子身份監國,坐鎮姑蘇城,在姑蘇的防務上,更是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夫差已得到吳越邊境逃回的士兵通報消息,孫武未到,姑蘇城已進入全面備戰狀態。

警戒從姑蘇城外三十裏的地方便開始了。夫差把姑蘇城外三十裏內所有的吳人全部遷進城去,三十裏內所有房屋全部鏟平,樹木全部焚盡,水井中投下毒藥,實行堅壁清野。

離城十裏,環繞姑蘇城開始架設箭樓,每隔百步設箭樓一座,上駐三名吳軍,負責偵察警戒,白天發現軍情則舉旗示警,夜晚發現敵軍則燃火示警,想要派進去一哨人馬,以武力猝然奪取城門,然後城外伏兵強行奪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大軍一來,早在十裏之外就會被發現,吳軍立時就會站滿姑蘇城頭,一哨伏兵即便進得了姑蘇城,又豈有機會接近城門?

在這些箭樓之下,夫差還設下重重要道和關卡,負責檢查日常往來姑蘇城的百姓、商旅、各地的信使。同時還派出許多由伍長帶隊的五人小隊,隨時偵察姑蘇城附近的風吹草動。這樣嚴密的防禦,任你有通天本領,也休想神不知鬼不覺地靠近姑蘇城半步。

至於姑蘇城的城防武備,那些細作們限於身份,還不能完全掌握,但僅就他們目前所知的資料看,姑蘇城就已是一座武裝到牙齒的可怖的戰爭機器了。

姑蘇城周圍四十七裏,水陸城門十六個,即便在北方諸國中也算是大城了。城池堅固巍峨,內外兩重城墻。城外的護城河充分利用了江南充沛的水源和附近湖泊縱橫的地理優勢,最窄處有十七丈,最寬處根本就是借用了原來的湖泊貫通的護城河道,居然寬達50余丈,僅這一道屏障,便不易攻到城下。

護城河靠城的一側河岸距城墻三丈,水下交錯埋插著長短不一的竹刺。護城河後加築有一道矮墻,戰時後藏士軍,配合城上守軍射殺敵人,再向內,築有寬達近丈的拒馬帶,可用於阻礙敵軍雲梯,在墻根下,則是幾排高出地面半米的尖木樁,兼有阻礙敵人攀城和刺死墜落之敵的功能。

接下去才是姑蘇城墻,這是攻入城池的最後屏障。姑蘇城的城墻較之魯國曲阜的城墻還要高出幾分,高達五丈,墻頂寬三丈,延墻兩側建有藏兵、射箭的女墻,城墻上每隔二十丈建一座突出外側城墻的閣樓,用以消滅城下死角和夾擊城下敵軍的閣樓。墻根厚達十余丈,即使城基被挖空,也不至因失去重心坍塌而只會下沉。

至於城門,姑蘇城水陸城門十六道,都是內外兩道城門,此外還分別設置了懸門、吊橋、轉關橋等依據地形設置的機關。堅固厚重的城門上設有可開合的射擊孔,為了防火,城門還裹以青銅,並用交錯排列的鉚釘加固。

孫武聽了這些情報不由暗吃一驚,他原以為姬光帶領大批吳軍遠赴楚國,留守國內的軍兵主力鎮守吳越邊界,由於東夷人作亂,目前又吸引了大批人馬趕赴長江沿岸防禦,姑蘇城內的守軍已極有限,只要快速穿插到姑蘇城下,自己還是有機可趁的。可是伍子胥不惜血本打造的這座闔閭大城,實是已把依托雄城防禦的各種戰爭條件發揮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