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小試身手(第3/4頁)

說到這兒,他目光一厲,說道:“當然,硬仗,還是要打的,不如此,何來聲勢。”

燭庸聽到這裏,只以為孫武是要把攻克姑蘇城的曠世之功讓與慶忌,為他來日登上王位創造條件,心中有些不悅,問道:“慶忌在楚國吸引姬光主力,由我們奪取姑蘇,不是既定計劃嗎?何以孫將軍這麽說?”

孫武道:“孫武以為,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以我們遠不及彼的實力,以敵為主、我為客的地位、以夫差、夫概等人的智慧、以吳國當今的局勢來判斷,強行攻城非智者所為。原來的計劃,只是根據原來掌握的情況做出的決定,現如今我們在前線,掌握了更詳盡的情報,便應依據形勢因時因勢而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燭庸自知自己雖是公子身份,但孫武是慶忌的人,他這個公子,實際上指揮不動慶忌的人馬,不由忍氣道:“你這主意,可曾告知慶忌?如今計劃突變,你想讓他如何配合?”

孫武道:“稍候,待英淘趕到,孫武與公子、英淘將軍定了下一步行動的詳細計劃,便會遣使飛送楚國慶忌公子帳下。”

燭庸一叠聲問道:“我們已經出現在吳國,消息很快就會傳到夫差和夫概耳中,消息來得及送出嗎?慶忌來得及應變嗎?”

“這個……請公子放心。我來吳國前,曾得一人相助。”孫武臉上露出一絲神秘的笑容:“憑借她的渠道,消息一定可以非常及時地送往慶忌公子手中。”

燭庸聽他事事唯慶忌馬首是瞻,心中已是不快,又聽他含糊地說什麽有人相助,只道慶忌有什麽傳遞消息的秘密渠道,卻沒有告訴他,心中更加不悅,冷哼一聲道:“好吧,我去提幾個俘虜,且問問吳國如今情形。”說罷一拂袖子,揚長而去。

孫武看看他的背影,微微苦笑,燭庸的心思他洞燭若明,這也是他對燭庸有所防備的原因。但是這個燭庸還是有大用處的,如今慶忌遠在楚國,他以慶忌伐吳復國的旗號殺到吳國來,僅憑一個旗號是不夠的,燭庸在這兒,就能減少一些困難和阻礙,對他主公的大業是大用處的。

海納百川,能容人者方能成就大事,這容人之量,就包括容人短處,容人私心。眼睛裏不揉一粒沙子,若非十二分的忠誠可靠便絕對不用,那樣的主公,只能帶上三五百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漢子嘯聚山林做草頭王。慶忌不介意當初掩余、燭庸懷抱私心留在楚國,不但把他們接回來,而且把艾城和費城兩支親手創建的軍隊托付給他們,這份胸襟氣度才是做大事的人,孫武對他是越來越信服了。

他扭頭又看向越國方向。一片蠻荒草地的盡頭,看不到越人營寨的影子,但是孫武知道,那邊不知正有多少雙眼睛正在注視著他這邊的舉動,孫武不由微微一笑。

以萬余人馬,奇襲入國,奪其首府,這計劃是夠大膽的了,可行性更是非常之小。最終,慶忌本想在魯國借城駐軍,就近騷擾吳國,保持自己在吳人中的影響不會衰退,攻打吳國仍要靠正面戰鬥。

及至魯人不肯為了他與吳國正面發生沖突,慶忌便退而求其次,在魯國秘密打造一支部隊,征討吳國時,以衛國軍隊為主力,魯國新軍為呼應,兩面作戰,分吳王姬光的兵力,為自己伐吳盡可能的創造有利條件。

再到吳國伐楚,形勢發生變化,慶忌才根據新的形勢,決定自己率駐紮於衛國艾城的軍隊與楚人結盟,將吳軍主力拖在楚國,原來應負責二線作戰、呼應主攻部隊的魯國這支剛剛建立的軍隊一下子成了負責攻取吳國都城的主力,戰略計劃本就隨著吳國形勢在不斷修正、完善。

事實上,即便吳國主力現在楚國作戰,靠一支剛剛建立的新軍,試圖攻陷吳國都城,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慶忌能有如大膽的決定,即便他自己沒有覺察,其實在他潛意識裏還是受到了一個條件的重要影響:孫武。

因為他知道孫武在中國軍事史上的成就,雖然他再三告誡自已,軍事抗衡依靠的是絕對的實力,他自己還對掩余和荊林說過不要投機取巧,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之所以千載下來仍被人津津樂道,就是因為它們不是取勝的主要手段和常見結果,那樣的戰例成功的希望實在太小,大多數以少對多、以弱對強的戰例結果都是一敗塗地,所以才彌顯偶爾成功者的珍貴,但是他還是有些迷信於兵聖的能力。

孫武接掌飛狐谷新軍,並且明確了伐吳的目的之後,曾先後派出幾批秘探赴吳國探查情報。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他的實力本遠遜於吳國,又肩負如此重任,是不會在對吳國情形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盲目做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