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欲行(第4/5頁)

公孫戊大吃一驚,連忙上前勸阻道:“國君不可,公子朝若是一死,齊豹、北宮喜等人必然人人自危,以為國君已經開始對他們下手,必然拼死反擊,釀成大亂。國君,我們還未準備充足,且不可因小失大。國君,小不忍則亂大謀啊……”

姬元已奪過了弓,將一枝利箭搭上去,聽了公孫戊的話,他持弓的手輕輕顫抖著,半晌沒有動作,公孫戊提心吊膽地看著,也不敢上前搶奪,只怕姬元一失手,一箭飛出,便要了公子朝的性命。

姬元的臉色由青轉白,又由白轉紅,半晌他方嘿然一笑,將箭垂了下來。公孫戊松了口氣,忙將弓從他手中取下,勸慰道:“國君暫息雷霆之怒,我們有的是機會。”

姬元仍使雙指挾著羽箭,恨恨地看著遠處正在激烈交談的南子和公子朝,越想越恨,他忽地拔出佩劍,置箭於地,一劍剁去箭頭,然後重新拾起羽箭,再度持弓在手,冷笑道:“現在殺不得他,也不能讓這對狗男女把寡人當成了聾子瞎子,嘿!”

他邁開大步,快步向山丘下走去。公孫戊茫然不知所措,連忙快步跟了上去……

※※※

慶忌做好了赴楚的準備,還挑了四名了解楚國情形、會說楚國土語的勇士做他的侍從,只待魯國與飛狐谷新軍聯絡的消息傳回來,一切安排妥當,就啟程赴楚。這段期間,他每日聚集手下將領,對伐吳的詳細計劃進行了再三磋商。

沒有詳盡的地圖,無法進行及時的通訊,戰場瞬息萬變,一切都不能制定的太死,根據簡陋的,上邊只有幾座大山、幾座大城和幾處比較大的河流湖泊的大概位置的地圖,慶忌與手下將領們商定了一個比較粗獷的行動計劃。

依據遠近的行動路線和路程所需的時間,慶忌將自己發兵的時間定在明年二月十五,大概在三月初能與吳軍正面交鋒,艾城軍隊的進攻路線設定了兩條,一條經黃池過黃河,進入鄭國,借道而行,直到長江口岸,然後再沿大江殺奔吳國。這條路線,是準備聯楚越伐吳失敗後自己發兵的路線。伍子胥曾試圖謀殺鄭國國君,如今他做了吳國的相國,慶忌要伐吳,向鄭國借道,必能得到允許。

第二條路線,則是聯合吳越的計劃能夠成功,那麽就將與楚人並肩而戰了,這樣的話第二條路線就是在楚境內陸戰,直接進入楚國,從坻箕山附近過長江,進入吳國境內,這條路線既可走陸路,又可走水路,方便依據戰場形勢隨機應變。同時,靠向越國一方,即方便與越軍配合,又能將大量吳軍引到南面來,使其北面空虛,為孫武、英淘奇襲吳國都城創造條件。

而費城飛狐谷的新軍,可以從陸路南下,過長江,在邗邑登陸,一路殺向姑蘇城,也可向成碧手下幾大鹽廠租借海船,沿海濱南下,繞過距姑蘇城最近的南武城,奇襲姑蘇,奪其都城。由於彼此路程遠近不同,費城新軍的行動日期暫定於二月二十日,至於具體行動路線和征伐計劃則全部交由孫武和英淘自行制定。他在那麽遙遠的地方,是不會直接幹預手下大將的具體行動計劃的。

而掩余和燭庸兩位公子如果能順利來到衛國,到時將分別駐守艾城和費城,確保根基不失。這個計劃因為缺少詳盡的資料,頗費了一番腦筋,直至三天後,才基本確定下來。這時,孫武的信使也到了,魯國那邊進行的非常順利,迄今已招兵一萬人。因伐吳之期日近,孫武這支軍隊的作用又是奇襲為主,因此孫武已停止收容新兵,封鎖山門,對現在士兵進行訓練,希望把他們打造成一支尖刀似的精銳之師。

慶忌很贊同孫武的作法,他在帛書上把自己的計劃和行動路線、行動時間等等事宜詳細計述下來,仔細思索之後,又在卷尾加上了一行大字:“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故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長卿可隨機應變,便宜行事。”

他將厚厚一卷帛書加了火印封好,又加派了幾名武士護送,陪著從魯國費城來的信使連夜返回去,隨即便準備離衛赴楚。他一身遠行打扮,在眾將領的簇擁下走出府邸,正欲離城遠去,忽地有幾名士兵捆綁著一個人,拉拉扯扯地向他府門前走來。

慶忌不禁駐足停止,蹙眉問道:“出了什麽事?”說著目光已落在那人身上,在他以為,或許是有人觸犯了軍紀,可是一眼望去,那人服飾並不象城中士卒,倒象一個行商,三十多歲,皮膚白晢松馳,頜下無須,淡眉細眼,看起來一副安份守己模樣。

“站好了,這就是我家慶忌公子!”領頭一名士兵呵斥一聲,上前抱拳稟道:“啟稟公子,此人鬼鬼祟祟想混進城來,不知所圖,被我們抓到,他只說要見了公子才肯表明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