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各自備戰(第2/2頁)

魯國三桓中,季孫意如有心相助,不會沒有他的目的,他相信,這兩天陽虎就會來找他攤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慶忌可以耐心地等待,叔孫氏和孟孫氏可是一刻也不能等了,季孫意如咄咄逼人,獨攬大權的目的越來越明確,他們不能等到大權旁落時才發起反攻,於是,宴會一結束,兩位家主就前後腳的進了叔孫氏的家門。

三桓世家各自的莊園都十分龐大,外面築有高墻角樓,裏邊不止是家族的人和仆傭女婢,還駐紮有幾百乃至上千名士兵,儼然一座城中之城。此時,叔孫家的後院空地上,就整整齊齊地站著五百多名雄健有力的士卒,軍陣前方,站著一個身材高挑健美的女子,她穿著一身武服,胴體的婀娜曲線呈露無疑。

此刻,她正面對那些士卒站著,旁邊一條雄獅般魁梧的大漢。那女子雙手負於身後,說道:“牛八郎,從這五百人中,給我挑出健而有力的一隊人來,今年的祭神龍舟大賽,我們叔孫家一定不能再灰頭土臉。”

牛八郎叉手道:“小姐,力士易得,但擅習舟揖者卻少,水上賽舟,如果舟揖之術不如人,也難取得大勝啊。”

那女子仍負手而立,說道:“我明白,先挑力士,明日一早,你與我去尋訪善水的人來做教習。”

“諾!”牛八郎應答一聲,自去軍陣中挑選力士。他們所說的祭神龍舟大賽,其實就是端午節,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這個節日在春秋時候是祭祀神龍的重要節日,因為華夏民族以龍為圖騰。

到了五月初五端午節,投粽子、賽龍舟,都是與龍有關。粽子投入水裏是為了奉養蛟龍,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當時還有踏百草、鬥百草、采雜藥、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端午習俗,這些都與龍、蛇有關,與後來所說的紀念屈原並無關系。

屈原只是楚國大夫,他再如何忠貞,忠的也只是楚國,他死的再屈,其他諸侯國也不可能去祭祀忠於楚國國君的屈大夫。何況當時的楚王都不買他的賬呢,光是要楚國百姓為他舉行如此聲勢浩大的記念活動也辦不到,何況整個天下呢。

只有祭祀神龍這一華夏民族的共同圖騰,才使各國一體遵從並形成了傳統。後人穿鑿附會,有說是紀念伍子胥的,有說是紀念屈原的,有說是紀念孝女曹娥的,只不過屈原的故事影響廣泛,尤其他那種忠君思想為例代統治者所欣賞,有意無意的予以發揚,漸漸的這一祭祀神龍的上古節日就歸他專有了。

祭祀神龍是一件莊嚴神聖的大事,但是具體到形式上,卻成了庶民百姓同歡的盛大節日,三桓世家都想在龍舟競賽上奪冠,壓制其他兩家的氣焰,自然不惜血本。

叔孫家大小姐在後院挑選力士準備參賽,與季孫、孟孫家別別苗頭,前院兒,叔孫、孟孫兩位家主已經走進小廳,對面落座,開始商議起應對季氏和慶忌的對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