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詭譎(第2/2頁)

※※※

季子,就是慶忌的叔祖父,此人不止在吳國人望之高縱使君王也難企及,在諸侯列國間也是聲譽卓著。季劄掛劍這個成語,就是出自這位季子。莫看春秋時代諸侯列國弑君奪位的戲碼層出不窮,但是君子還是層出不窮的,慶忌的祖父與他的三個兄弟就是這樣胸懷袒蕩的四位君子。

這四位君子都是吳王壽夢的兒子,長兄諸樊、二哥余祭、三哥夷昧,季劄最小,是他們的四弟。壽夢大王在諸子之中,最喜歡這個小兒子,想將王位傳給他,大哥諸樊看出父親心意,便主動讓出太子之位,季劄不肯接受,為了避免父親廢長立幼,幹脆離開了吳國。

無奈,諸樊在父王死後便繼承了王位,但他認定了這個王位本該是屬於四弟的,於是病故時未將王位傳給兒子,在下詔宣季劄歸國未果後,便將王位傳給了二弟余祭,其目的自然是希望有一天由自己的幼弟繼位。

季劄這幾位兄長皆是君子,可惜卻不長壽,余祭不久染病不起,臨終時王位又傳給了三弟夷昧,沒過幾年夷昧又生重病,垂危之際派人去尋四弟,本想這回他總該回國了,不想季劄根本無意於王位,說什麽也不回來,無奈之下,夷昧只好把王位傳給了兒子姬僚,也就是慶忌的生父。

公子光是這四兄弟中的老大諸樊之子,他自覺四叔不肯歸國,那三叔便應將王位還給長兄之子,也就是他,因此憤憤不平,這才使刺客弑殺王僚,以武力奪取了王位。

季劄不止在吳國威望卓著,在諸侯列國間也具有賢名,公子光雖然篡了位,卻唯獨忌憚這位王叔,若他出面幹涉,以他的威望,自己這吳國大王的位子終究是坐不穩的。

幸好伍子胥又出一計,在季劄聞訊回國時,命人四處散播消息,說闔閭對王位是志在必得,如果季子歸國後進行幹預,要還位於王僚之子,少不得又是一場大戰,導致民不聊生,除非季子自己肯坐王位。

正所謂君子可欺之以方,季子本人是無意於王位的,他又向來愛惜百姓庶民,歸國後面對著既成事實,為了吳國的穩定,終究沒有采取什麽行動,只在王僚墳前痛哭一場,就此返回他的封地,發誓終生不見闔閭一面。

試想這樣一個人,慶忌就算去見他,他又豈肯幫他招兵買馬,以武力重奪王位?慶忌已經想通這一點,所以至少目前他是決不會去見季劄王叔祖的。

展大夫和孔夫子下午才回來,兩個被老友招待,喝得醺醺然滿臉醉意,慶忌將他們迎回房去,三人飲茗坐談,待慶忌一離開,兩人就高臥不起了,晚飯都不想吃。

夕陽西下,滿天彤雲。成府燃起了炊煙,愷嘯挑著擔,從井中汲滿了水,送進了夥房,射禮正在夥房外劈柴,目光微微掃了他一眼,沒有應聲兒。進入夥房之後,正在夥房幫廚的大良連忙迎上來打開大缸的蓋子,愷嘯將水注入缸中,不引人察覺地輕輕點點頭,大良嘴角露出一絲詭譎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