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第2/2頁)

麟台少監李嶠正容道:“陛下!如果答應突厥的這些條件,讓默啜得人、得田、得農資,突厥國力必然更加強盛。而且,突厥狼子野心,貪而無信,縱然許給他這許多條件,也不可能換來和平。臣以為,應該加強軍備,防其進攻!”

李嶠也是保皇嗣黨的一員,他是擁戴如今的皇太子李旦的,因此魏元忠和姚崇一拜相,馬上就把他拉入了政治核心。

他這番話,自然也是魏元忠和姚崇的意思。眼下局勢還不明朗,皇帝雖然怒氣沖沖,真實心意如何也還不好確定,由他先出面表態最為合適。

武則天以皇太子李旦為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發兵西域,討伐突厥,突厥聽聞朝廷增兵,而且是德高望重的狄仁傑掛帥,又打起皇太子李旦的旗號,一路萬民擁戴,軍心士氣極盛,擔心會吃虧,馬上收兵後退了。

狄仁傑追之不及,而且也沒有信心打一場追殲仗,於是只是屯兵邊境,嚴防突厥反撲,同時幫助受災的邊民重整家園,雙方暫時僵持下來。

此時吐蕃內亂,王相爭權,突厥少了一個同聲同氣的盟友,也不願單獨與朝廷做大傷元氣的決戰,可是默啜又不願放棄這個好機會,於是派使節入京,向女皇提出議和。

他的條件是:他認武則天為義母,同時願以自己的女兒嫁給朝廷諸王,與朝廷結父子之國。不過,他同時還向朝廷索要大批繒帛、農具、種子、鐵器乃至醫書藥材等物。這還不算,他還向朝廷索要河曲六州歸降大唐的突厥民戶,以及單於都護府的領土。

河曲六州降戶有八千余帳,帳是遊牧民族的計戶單位,相當於漢人的八千余戶,一戶人口在五六人左右,這八千余帳就是四五萬人,每家至少一個壯丁,就是精於騎射的近萬勇士。

最重要的是,這些契丹降戶是主動投奔朝廷的,如果把他們推給默啜,天下人將怎麽看待大周?像這樣的依附部落可不止一個兩個啊!

而單於都護府則是大唐時期建立的六個最重要的都護府之一,屬關內道,轄境北距大漠,南抵黃河。真要是答應他們,突厥人就可以在武則天的眼皮子底下駐牧放羊了。

武則天看了楊再思一眼,問道:“楊卿,你以為如何?”

楊再思慌忙道:“呃……,臣以為,默啜願以子奉母,又以女兒嫁我朝諸王,對陛下還是大有恭馴之心的。不過,他們索要六州降戶,索要單於都護,想讓我大周割地棄民,如此要求簡直是……”

“喪權辱國”四字到了嘴邊,又被他咽了下去,迅速改成了“簡直是貪得無厭之極,臣以為,如果答允,未免助長了突厥的野心,應予嚴詞拒絕才是!”

姚崇聽他模棱兩可,忍不住怒道:“何止割地棄民不能允,便是賜繒帛、谷種、農具、鐵器和農書、醫書等物也應該堅決不允!這是資敵!突厥人趁我朝廷北地不靖,出兵侵我邊疆,殺我邊民,如今只說一句議和,不予任何懲罰,朝廷反要予他這許多物資,世間哪有這樣的道理?”

納言呂傑憂心忡忡地道:“姚相所言固然是道理,可是狄公所領兵馬雖然看似強盛,然多為未經訓練過的募兵,狄公本人又不曾領兵打仗,缺少戰陣經驗,如果默啜橫下心來再度東侵,如今契丹匪患猖獗,西北再起狼煙的話,恐怕……”

武則天聽了,眉心不禁深深地蹙了起來。她有些後悔當初不該聽信周興所言,把黑齒常之處死了。黑齒常之對敵突厥,未逢一敗,突厥人最畏懼的就是他,如果他還活著,默啜豈敢獅子大開口,十六萬大軍也不會在黃獐谷一朝盡喪吧。

可恨那武攸宜,到了北地卻只是據城堅守,始終不敢尋敵一戰,坐視契丹縱橫河北,到處滋擾,否則大可抽調北方兵馬加入河隴兵團,那時候默啜豈敢趁火打劫,朝廷又何至於顧此失彼,不得不任由突厥敲詐。

思慮良久,武則天怒容漸斂,沉沉一嘆道:“且先穩著突厥使節,拖延時間吧。速速傳旨給武攸宜,讓他務必出兵,主動尋敵決戰,盡快剿滅契丹反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