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內憂外困中的女皇(第2/2頁)

腳步悉索,船娘輕輕走到了她的身後。

寧珂輕聲問道:“聽到些什麽?”

船娘道:“自契丹人造反,與其毗鄰的突厥便陣兵邊境,虎視眈眈。契丹人大敗朝廷討逆大軍之後,契丹人馬上兵侵涼州,又攻靈州,再攻勝州,一直殺到勝州,才被平狄軍副使安道買阻住去路。

他們如今在勝州城外屯紮了重兵,看樣子還想一舉攻下勝州,東侵中原。是以,西域和靠近西域的諸州,不需要有人刻意拖延,也不可能抽出一兵一卒參與北伐了,那裏必須儲備兵力,以防突厥。”

寧珂淡淡地應了一聲,問道:“吐蕃呢?吐蕃人不可能不趁火打劫吧?”

船娘微微一笑,道:“小姐所料不錯,吐蕃人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不過吐蕃人王相爭權,內部正鬥得如火如荼,暫時不想與朝廷交兵,所以他們派了信使與朝廷和談,所議內容包括安西四鎮以及兩國接壤的一些地區。”

寧珂一針見血地道:“安西四鎮,朝廷已經吃到嘴裏,就絕不可能再吐出去,這可是朝廷引以為傲的最大武功。吐蕃人也知道這一點,他們拿安西四鎮說事兒,是用來讓步的,他們想要的是那些邊界難分的地區。”

船娘道:“小姐說得是!”

寧珂信手撥著琴弦,一聲一聲,沉吟半晌,方道:“女皇年事已高,精力不濟,已經無法完全掌握這個帝國。於此內憂外患之際,她一定會做出讓步!”

船娘小心地問道:“這樣的話,對咱家在西域的生意會有所影響,要不要把這些分析告訴公子?”

寧珂搖頭道:“不必,大兄才是一家之主,有些事,他應該想得到,我應該盡量減少對他的影響。”

船娘低低應了聲是,又道:“楊帆……依舊下落不明,楊氏夫人悲痛欲絕。奇怪的是,楊家二夫人卻沒有什麽消息,似乎不在府上,小姐……你看要不要上門探望?”

寧珂的眼神黯淡了一下,幽幽地道:“去做什麽呢?沒有人幫得了她,除非楊帆有了音訊。再說,我以什麽身份登門?”

寧珂幽幽地道:“每一個人,早晚都要死的,悲傷,只能讓自己難過,於死者有什麽助益呢?既然無所助益,那又何必悲傷?呵呵,其實我這個人很薄情的,不只是情,我什麽都看得很淡、很淡……”

兩顆清清的淚水,無聲地自她眸中滴落,悄無聲息地落入她的裙裾。

寧珂輕輕站起身來,回眸一笑:“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可不許傷心!”

船娘望著那張清素瘦削的容顏,心中一慟:“小姐!”

寧珂淡淡一笑,道:“人,總歸都要死的,你說對不對?”

船娘默默地看著寧珂走向房門的身影,她的身姿纖纖如月,弱不勝衣。

船娘低聲道:“姜業淳姜大醫士明日就回洛陽,到時我請他來,再為小姐診治一番。”

寧珂不置可否地嗯了一聲,輕輕掩上了房門。

……

第二路北征大軍還沒聚齊,突厥便對河隴發起了攻擊,而吐蕃於內亂之中也不放過機會,派遣使臣向武周施加外交壓力,武則天內憂外患,焦頭爛額,而且這幾年她的身體每況愈下,精力嚴重不足,也實在應付不了這麽復雜的局面了。

無奈之下,武則天不得不做出了一定的讓步。

她下旨,召狄仁傑、魏元忠還京,並拜兵部侍郎姚崇為相。這幾個人都是旗幟鮮明地保皇嗣派,起復狄仁傑、魏元忠,是給國人一個強烈的政治訊號:“皇儲一定是李家的,皇帝不會易武氏子侄為太子!”

眼下這種情況,北邊的契丹人鬧得風風火火,突厥和吐蕃在西邊趁火打劫,南邊的諸蠻叛亂剛剛平息……

而且武則天還收到消息,契丹人似乎正在和奚人進行聯絡,奚人現在也不像太宗、高宗時候那麽恭順了,近年來對武周朝廷常有陽奉陰違之舉,如果他們也參與叛亂,無疑是給重病纏身的武周朝廷又往心口捅上一刀。

一向強勢、從不低頭的武則天面對如此局面,也不能不做個姿態了,只是她還抱著萬一的希望,只把保皇嗣派的狄仁傑和魏元忠調回了京城,並沒有對兩個兒子的現狀做絲毫改變。

她還盼著平息契丹之亂後,再解決了來自於突厥和吐蕃的威脅,那時再覆手為雨,把利用已盡的保皇嗣黨打壓下去。現在暫且忍一忍,正好利用這次危機,讓那一些態度一直曖昧不明的保皇嗣派也跳出來,到時候一網打盡。

只是,她既沒有想到今日這般困局,竟是她派往遼東的小狐狸楊帆一手促成,又怎會想到被她請回京城的老狐狸狄仁傑,又會給她帶來一些什麽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