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正德不能大登科(第3/5頁)

楊淩點了點頭,說道:“三位大學士深思熟慮,實非本官所能及。”

李東陽笑道:“還多虧了大人機警,那彌勒教女匪不知打的什麽主意,她們在皇上身邊這麽久,如果意欲刺王殺駕……我等聽說時,實是駭出一身冷汗。”

他起身道:“本官聽說山東青州獵戶代朝廷捕捉猛獸,死亡多人,朝廷未恤分文,以至激起民變,有三百多山中獵戶聚眾鬧事,已被衛所鎮肅下去,但本官對此還是放心不下,這就要去戶部、刑部,與兩位尚書商議,準備著有司官員赴青州察問一番,以便盡快平息民憤。楊大人,告辭了。”

焦芳在人前不便顯得和他過於親密,也拱拱手告辭離去。楊廷和起身欲走,想了一想還是蹙眉說道:“大人,本官有一言相勸,大人請勿見怪,皇上畢竟是天下共主,關心武備並沒有錯,可是自封大將軍,整日在京郊演武,炮聲隆隆,聲震京邑,這就不妥了。幸好皇上這‘大將軍’不出京師半步,只在京郊演武,聊可算是皇上戲言,我等還可安撫得住朝中百官,大人……唉!大人是皇上身邊近臣,還當規勸一番才是。”

楊淩與他們看法截然不同,不過楊廷和這話說的委婉,也確是出自一片赤誠,他幹脆效仿正德,百官進言,左耳聽右耳冒便是,也不和他當場爭辯,只含笑應了聲是。

楊廷和看他一言,微微搖頭,拱手一嘆,腳步沉重地離去了。

這幾日正德十分迷戀戰火硝煙的沙場征戰,在四大總兵技巧的點化下,正德原來近乎兒戲的指揮技巧精進神速。

他發現原來指揮作戰並非只是率軍沖鋒那般簡單,其中大有學問,回來後批完奏折便翻閱兵書,又召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老將前來講解,其如饑似渴、孜孜好學的態度,如果是做太子聽八股時出現過一次,恐怕也會讓李東陽這個太子太傅老懷大慰了。

將三位大學士一一送出門去,楊淩離開客室,轉向正德住處,問道:“臣楊淩參見皇上,不知皇上可曾批完了奏折?”

楊淩對正德皇帝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每日的奏折絕不可積壓,必須處理完奏折才可去郊外演武,正德也知楊淩這是為他好,想想重要奏折並非很多,而且大多內閣已擬出意見,並不耽擱功夫,便也慨然應允了。

正德正一手提朱筆,一手拈著奏折認真看著,聽見楊淩聲音,擡頭笑道:“免了,楊卿來得正好,朕被三大學士耽擱了會兒,這裏還有兩分而已。”

正德也早已換上一身甲胄,他匆匆閱罷奏折,加了朱批,讓小黃門盛進匣中,吩咐道:“立即送返司禮監,”然後對楊淩欣然道:“楊卿,咱們走吧。”

就在這時,一個小黃門抱著個晶瑩玉潤的大圓盤匆匆走進來,恭聲說道:“皇上,禦馬監天字第一號大牙牌已經做好了,請皇上過目。”

正德奇道:“牙牌在哪?你捧的什麽東西?”

小太監吃吃地道:“這……這是禦馬監奉聖諭制作的天字第一號大牙牌,用了三只象牙,四兩黃金,請皇上禦覽。”

小太監高高舉起牙牌,只見上邊一行金光燦爛的大字:“威武大將軍朱壽。”正德愣了一愣,捧腹大笑道:“朕說要最大的,是說要排天字甲號的牙牌,他們怎麽這麽……這麽……”

正德笑了一陣,瞧那牌子做的確實精致,忍笑擺手道:“罷了,做好了就留著吧,走到哪兒你給朕背到哪兒便是。”

※※※

“楊卿總是語出驚人,這戰略守勢似非孫子兵法中詞語,不知何謂戰略守勢?”正德騎在馬上問道。剛剛與四鎮總兵一番演武布陣,正德興盡方與楊淩回返,騎在馬上邊走邊討教。

楊淩含笑道:“皇上,其實這就是孫子兵法中提過的兵法,戰略守勢與避守擊虛有異曲同工之妙,主要講究先避開不利的決戰,待戰局對我們有利時始求決戰。不過說來容易,卻有幾個難處,一是兵卒的素質,采取戰略守勢,要讓士卒明白將領的意圖,做到心中有數,否則士氣低迷,人心煥散,本來是有預謀的退讓躲避,但是兵士們不能配合,最終就會演變成真正的潰敗。再則,就是身居上位者要理解、支持前方將領的計劃,如果一員大將故意示弱於敵,誘敵深入,實施戰略退卻,可是朝中的大員不能理解,認為他是怯於敵戰,非要強迫他即時出兵,破壞了整個計劃,哪怕他是孫武再世、武穆重生,也只能徒呼奈何,坐看失敗了。”

楊淩說到這裏,想起在混蛋皇帝指揮下的熊廷弼,明知必敗,卻迫於王命,在城頭大哭一場,率軍絕望地出城與清軍決戰的那悲憤一幕,不由心有戚戚焉。

正德瞧見他低落神色,呵呵笑道:“朕明白了,想將將帥計謀貫徹始一,需要上下通力配合,否則就只有壞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