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一戰功成(第3/4頁)

“強盜就是強盜,雖然他很勇敢……那也不過是勇敢的強盜,你什麽時候見過官兵殺強盜還和他講規矩的?”兩年後升任百戶的火銃手魯二牛提起這一戰時對手下的小兵振振有辭地說。

※※※

皇帝啟駕回城了,全城的百姓都已聽說少年天子定下妙計重挫韃靼鐵騎的英雄事跡,如果說看到黃羅傘蓋出城赴白登山時,他們還只是對那個生活在紫禁城裏的天子充滿了好奇的話,那麽現在他們夾道歡迎卻是完全發自內心的了。

皇帝是漢人的代表,他的光榮就是整個漢人的光榮,誰不希望自己的領袖是一個可以令他自豪和驕傲的英雄?

韃靼人在邊關留下了樁樁罪行,多少人因為他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多少人因為他們背井離鄉擔驚受怕,市井間飛快流傳起來的種種傳聞雖然荒誕離奇不合邏輯,韃子的死亡人數更是成倍地上升,甚至已經超過了整個草原大漠人口的總和,但是百姓願意傳播它、並且相信它,誰敢置疑一句,立時招來一群人唾沫四濺的痛罵,抱著腦袋逃之夭夭。

楊一清回援的速度已經達到了步兵的極限,可是終究趕不上四條腿跑得快,數萬大軍半途就接到皇上回城,著他所部在大同城外迎駕的消息。

他的部隊浩浩蕩蕩到了大同城下,瞧起來軍威嚴整衣甲鮮明,哪有半點打過仗的樣子,看在百姓眼中更印證了皇帝親征,將士龍精虎猛以一當百以一當千,伯顏可汗丟盔卸甲望風而逃的傳言。

代王、胡瓚、楊一清、杜人國在大同城門恭迎聖駕,正德皇帝一到,幾人立即齊刷刷跪倒在地,俯地不起。楊一清這一路就心事重重,他作為三關總制,對整個戰區防務負有責任。如今皇帝不是遇到刺客逆匪,而是韃靼皇帝的全部主力部隊堂而皇之進入關內,殺上白登山,他實在想不出任何理由替自己開脫。

鑾駕停下,正德皇帝大步走至幾人面前,那張小臉已擦得幹幹凈凈,皇帝狼狽的樣子當然還是不被臣子們看見的好。

代王保養得宜的雙手按在肮臟的雪地中,長跪不起,顫聲道:“皇上遇襲,罪臣難辭其咎,請皇上嚴懲!”

胡瓚、楊一清、杜人國一齊磕頭道:“罪臣萬死,請皇上治罪!”

前來接迎的各路將領、官員均一一跪下,數萬大軍更是肅然下跪,鴉雀無聲。

這其中直正憂懼的只有代王、胡瓚和楊一清三人,楊一清是現任的三關總制,自不待言。胡瓚是大同巡撫,楊一清節制三軍前大同軍政他是一手抓的,千總以下官員都是他簽署命令任用的,雖說他是文職,並不通曉軍務,王虎、李義兩個反賊都是軍中宿將舉薦,再由他任命的,可這理兒向誰說去?

至於代王身為鎮守大同的邊王,平素雖沒有過多幹預軍政,畢竟是名義上的最高官員,而且戰時統兵用兵之權,軍中出現奸細他有失察之罪,皇帝遇險他閉門不救更是大罪,如何不懼?

正德走下轎來時正滿懷喜悅,一聽這話忽又想起在白登山時的驚險一幕,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他這一路坐在轎中越想越是開心,這一役重挫伯顏,伯顏的大汗之位怕是坐不穩了,草原上燃起內亂的戰火,至少可以換來邊陲十年的平靜,而且有朵顏三衛的合作、有韃靼內部的分裂,如果一切按照楊淩的設想發展,在他統治江山期間一統大漠都有可能,那可是數省之地呀。

正德年紀雖小,也知道那意味著什麽,開疆拓土!宗廟裏他的地位將超父越祖,成為僅次於開國之帝的聖君。多少帝王兢兢業業治世一生也撈不到的大功勞,可他才剛剛改元正德,成為大明皇帝,就做到了。

小孩子脾氣,驚懼之心一去光想美事兒了:一仙不是喜歡英雄麽?她不是說自己未來的夫君要是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要有本事保護她,有本事保護大明的百姓不受人欺侮麽,朕這不就做到了嗎?

嘿!當初和楊淩去蒔花館,挨了頓揍認識了唐一仙,這次和他去白登山,被砒霜巴豆熏成了大花臉卻成就不世之功,他還真是朕的福將,這種吃小虧占大便宜的事以後越多越好。

正德越想越美,下了轎子還眉飛色舞的,聽代王等人這一請罪,他的火氣又上來了,正德剛想發作,劉大棒槌忽然扯著大嗓門兒高聲叫道:“皇上運籌帷幄、英明神武,重挫伯顏可汗,結盟朵顏三衛,實是當世明君,千古一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數萬大軍齊聲跪誦,聲震屋瓦,簡直可以令鷹雀落地,喊聲未歇,城內夾道歡迎的百姓也歡呼起來。

楊淩上前一步,咳嗽一聲,悄聲道:“皇上,邊軍全體將士和百姓,都在頌揚陛下的功德呢。”說著贊許地看了眼大棒槌,這家夥雖不識字,不過記性卻好,只教他一遍,不管懂不懂什麽意思,反正是一字不差全給背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