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九城尋醫(第2/3頁)

田禦醫微微搖著頭,替幼娘號了一會兒脈,才面有難色道:“寒熱之病,非我所長,太醫院十三科,在下主修的小方脈,不精於此道,只是……依我看來……縱有專科神醫,也難呐!”

楊淩不知大明太醫院分為大方脈、小方脈、婦人、傷寒、瘡瘍、針灸、口齒、咽喉、按摩、接骨、金簇、眼科、祝由十三科,還以為這些太醫都是包治百病呢,他雖不懂什麽叫小方脈,卻聽得懂他的話,不禁失望地道:“神針劉也說無藥可治、無人可治,難道……難道幼娘真的要離我而去麽?”

田禦醫本來面有難色,聽了這話不由脫口道:“你去看過金針劉了?他說治不得便治不得麽?我雖不精於此道,但是滿北京城最擅治寒熱病症的除了已逝去的當世名醫吳清遠吳先生,便只有家兄一人了,若是家兄在,未必便治不得。”

楊淩精神一振,忙追問道:“令兄在哪裏?快快請令兄給拙荊看看,只要醫得好,楊淩願傾全部身家相謝。”

田禦醫在宮中任職,不得私自開館坐堂,但他的哥哥因天生瘸了一條腿,五官不正未能入朝任醫官,所以開了這家杏林居。這家醫堂與野菊齋不遠,兩家一向是競爭的對手,聽神針劉斷言這病人已不可治,田禦醫自然不肯服氣,他醫不好,只要自家醫好了,那這名聲便打出去了,神針劉再也休想和田家爭一日之長短。

是以田禦醫振作精神,對楊淩道:“大人勿急,家兄去三河老家探親去了,路並不遠。”他轉身對車夫道:“紹堂,你立即駕車回三河老家,把大老爺趕快接回來,就說京中有貴人請他診治。”

“是,老爺。”那車夫答應一聲,好在馬還未下轅,連忙牽出大門,長鞭一揮,嘩啦啦地去了。

※※※

翌日早朝,弘治帝精神飽滿,十分快意。昨日借著整治楊淩等人,成功地壓住了金夫人的氣焰,也不知她是怎麽對皇後說的,回到宮裏皇後雖仍悲悲切切的,卻也不敢哭鬧不休了。

推行限制皇親貴戚權利的新政籌謀已久,但是最大的阻力便來自皇後一家,而且利益可能受損的諸皇帝貴族,必定也盯著張家,張家如不遵守律令,旁人自然也會有樣學樣。如今壽寧侯受到懲治,再發布新政必定阻力大減。

不出弘治所料,原來還想再等上一段時間,時機更加成熟再推行的新政在早朝上,讓已釋放出獄的李東陽和劉健、謝遷幾個人一唱一和地,順利頒布下去了,滿朝文武都知情識趣地沒人敢出言反對。

弘治心中大樂,看看今日沒有什麽其他要緊的政務需要處理,正要宣布罷朝,禮部尚書王瓊出班奏道:“臣啟萬歲,臣聞東宮侍奉太子的幾個內官專以犬馬嬉戲之術進奉太子,阻撓詹士府輔佐太子讀書,近又聽聞太子侍讀楊淩也與他們沆瀣一氣、狼狽為奸。皇上,太子是國之儲君,一身系於天下,楊淩本是秀才出身,蒙陛下恩寵,破格賜予為同進士出身侍讀東宮,他不思饋報皇恩,反與佞人勾結,禍亂東宮,臣請陛下罷其東宮侍讀之職,驅出朝廷。”

弘治怔了一怔,不悅地道:“愛卿是因為聽聞楊卿昨日午門廷杖的事麽?他雖同受杖責,朕只是因為他未盡侍讀之責,不能阻止內官以玩樂耽擱太子讀書略加懲戒罷了,朕昨日往東宮考察太子學業,太子知識見聞皆有增益,此固三位太傅的功勞,未嘗沒有侍讀輔佐之功。”

老王瓊不依道:“陛下,侍讀本來就有監督太子讀書之責,未盡其責,便難稱其職,臣以為應另選賢能侍讀東宮,春闈張榜後,皇上自可再擇賢能遣往東宮。臣執掌禮部,這是臣的職責範圍,是以不敢不奏。”

弘治微笑道:“愛卿的忠直,朕是知道的,不過楊淩在東宮一向還算盡心,昨日朕已對他進行懲戒,似不必再……”

王瓊頓時伏地大哭道:“皇上寬厚仁慈,但儲君之事便是社稷之事,絲毫大意不得啊,內宮只是服侍太子起居,縱然有些荒唐還可容忍,身為侍讀不能盡其職責,卻萬萬不可寬容,臣掌禮部,怎能見過而不言?見過而不參?見過而不諫呐?”

弘治最受不了王瓊的號啕大哭,滿朝文武屬他的淚腺最為發達,動不動就來一出哭諫,可這老臣道德文章皆十分出眾,為官也一向清廉,弘治也拿他沒辦法,見他又悲嚎起來,弘治無奈地看向劉健。

劉大學士心有靈犀,一對上弘治帝的眼神,立即出班奏道:“皇上,王大人春闈擇士,輔讀東宮的提議,臣附議。楊侍讀人微言輕,阻止內官進獻之事,非其不願,實不能也。至於楊淩,此人年方十六便成宣府頭榜秀才,文才定然不凡,前些時他寫下的軍中改制以及統兵、練兵之道也甚為不俗、頗具新意,臣以為,楊淩侍讀之職可免,但此等允文允武的人才朝廷應當予以提拔任用,皇上不如宣他上殿,當廷奏對,若合聖上之意,或在朝任職、或外放為官,一經歷練,蔫知不會成為我朝肱股之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