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三節 改朝換代(第2/3頁)

裴蓓苦笑道:“婆婆也真的是用心良苦。可是……作為一個女人,為何這麽放不下呢,公公這麽好個男人,她也忍心放棄?”

蕭布衣道:“女人執著起來,可真的要命,很多也是不可理喻。”

“你是說……思楠吧。”裴蓓突然道。

蕭布衣岔開話題道:“宇文箐雖得到開啟天書的半塊玉,但毫無用處,所以只能留給宇文芷,說裏面藏著個驚天、甚至可以復國的秘密,宇文芷知道要湊全開啟天書的物件,實在是很難,所以並沒有把這個秘密告訴文宇周,只用這個來鼓勵文宇周光復北周而已。宇文芷雖和李玄霸有聯系,但限於宇文箐之事,後來李玄霸又得到太平令,那是以後的事情了。當然……裴小姐也說了,宇文芷死了、李玄霸也去了,很多事情都是她根據蛛絲馬跡來推測,但也算有些根據。”

裴蓓道:“宇文箐、李玄霸算計一生又能如何,還不是落個兩手空空。其實他們也真的笨!”

“為什麽這麽說呢?”蕭布衣道。

“若真的擁有三書一令就可復國的話,昆侖早就一統天下,何必到現在還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呢?其實昆侖早知道,就算擁有三書一令,一統天下也絕非那麽簡單的事情,所以這才將三書一令分散……”見蕭布衣望著自己,裴蓓輕笑道:“我當然也是婦人之見了,布衣你可聽過就算。”

蕭布衣道:“或許這就是旁觀者清吧。不過太平道畢竟人才濟濟,若說不能成事,其實就敗在個人心不齊,政見不一,若能得他們相助,還是有很多好處。最少……我也是地書的受益人,而且……我能有今天的地位,多少和他們有關。不過具體要知道更多,當然看了天書後才知道。”

“你想看天書?”裴蓓問道。

“當然,誰能拒絕這個誘惑呢?”蕭布衣笑道。

裴蓓抿嘴笑道:“我只怕你更是想見一個人吧?”

蕭布衣有些惆悵,“秦將軍之苦,我見了多年,又如何會讓婉兒再受這種苦處?無論去看天書,還是因為答應過秦將軍,這巴蜀是勢在必行了。”

“不過你眼下還不能去,因為文武百官不會讓你前往。要去,也要先登基再說。”裴蓓道。

蕭布衣笑道:“當然要登基,可就算我坐在皇位上,也總是有困惑……唉,不說也罷。”這時候徐世績趕到,說道:“啟稟西梁王,關中長孫氏請降投誠後,屈突通率十數萬唐兵又降,河東只差河東郡及上黨郡苟且殘喘,不足為慮。李將軍和尉遲將軍已兵合一處,長驅南下,鏖戰關中。眼下西梁軍在李將軍的帶領下,連戰告捷,已收取了關中五郡六十三縣,眼下兵逼西京,暫駐軍新豐,割斷潼關和西京的聯系。藍關五王知李將軍殺到,只能回兵援救西京,張公瑾、單雄信和郭孝恪三員大將在張鎮周大人指揮下,輕破藍關,駐軍灞上,和李將軍的大軍成掎角之勢,我軍有三十萬兵馬齊聚西京,想西京城破已不遠矣。”

這些消息都算是驚天動地,徐世績說起來卻感覺水到渠成,如今李唐大勢已去!再加上百姓思安,連年征戰下,閥門又開始重新選擇去處,長孫氏投靠東都不過是個開始而已。

“沒想到長孫氏竟然會主動投靠我。”蕭布衣感慨道。

徐世績笑道:“李唐大勢已去,長孫氏又因為發動兵諫受挫,只怕就算幫李淵守住關中,也難免遭到日後的猜忌,既然如此,索性投靠西梁王謀取保存家族。”

“李世民還沒有找到嗎?”蕭布衣問道。

徐世績搖頭,“我現在已命人在西京廣傳謠言,說李世民殺兄害弟,企圖奪太子之位,逼李淵讓位,大逆不道。西京本來人心惶惶,聽這種情況下李世民還要反叛,都是人心憤然,我想李世民估計不會回來了。”

蕭布衣沉吟片刻,笑道:“看來這次已無需我來出馬,只要李將軍統兵,就可讓天下安定了。”

“雖說平定關中已不需西梁王,不過有件事必須要西梁王親自處理。”徐世績笑道。

蕭布衣擡頭向門外望去,見到禮部尚書虞世南又到,嘆口氣道:“是呀,那位置必須我坐,別人去坐,會刺屁股的。”

徐世績哈哈一笑,突然望見桌案上的書信,識得是裴茗翠的筆跡,身軀一震。

蕭布衣拿起書信,遞給徐世績道:“裴小姐托人送來的書信,讓我轉交給你。”

徐世績接過書信,看了半晌,緩緩的放在懷中。虞世南聽到裴小姐三個字的時候,望了書信一眼,眼中閃過黯然,轉瞬振奮了精神道:“西梁王,禪讓儀式已準備,群臣就請西梁王前去。”

蕭布衣起身,整頓衣冠,這才向大興殿行去。一路上,鼓樂齊鳴,彩旗招展,給內城帶來了少有的喜慶之意。文武百官早就分列兩側,見蕭布衣前來,躬身施禮。蕭布衣命眾人免禮,坐上平日之位。皇泰帝楊侗本在最高皇位之上,見蕭布衣前來,微笑示意,說道:“西梁王首倡大義,興復帝室,南征北戰,平定四海已指日可待,如今可說是功成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