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七節 氣勢(第3/4頁)

或許就算敗,或許就算死,但他總不負手下的一番厚愛,有時候,愛也是害!他是長樂王,他是河北的希望,他是眾兄弟的定海神針,他就算戰死,也沒有投降的可能。

終究要和西梁軍對決,這根本不是陰謀詭計所能阻擋,這根本就是大勢所趨。

竇建德明白,所以他只能傾力一戰,不負河北軍的厚愛!

※※※

蕭布衣三天之內,點齊精銳騎步兵十萬,內城祭天後,分為三軍。三軍出了東都,一時間兵甲鏗鏘,蹄聲隆隆,彩旗蔽日,聲勢逼人。

一道黃塵沖天而起,遮住晴空,咆哮奔東而去。

西梁軍浩浩蕩蕩的出了東都,沿洛水東進,過洛口、虎牢,趕赴滎陽,救援東平,終要和竇建德見個分曉。

對於李唐和突厥的聯手,蕭布衣心中驚凜,卻是付之一笑。

河東還有他的鐵騎三千,還有尉遲敬德這個兄弟,他只是將情況告訴張公瑾、單雄信和尉遲敬德。他吩咐張公瑾,形勢不好,就要考慮撤退,千萬不要死拼硬抗,畢竟突厥鐵騎名不虛傳。對於尉遲恭,他沒有任何吩咐。

每人都有自己的抉擇,尉遲恭也不例外,而他蕭布衣現在著重要考慮的是,如何擊敗眼下的河北軍!

如今的河北軍,兩次入侵河南,已讓中原百姓憋著一口氣。他們盼安定盼了太久,可沒有想到,李密死後,竇建德又來作亂。

得知蕭布衣大軍西進,征伐河北之際,百姓歡呼雀躍,夾道相迎。

天下大亂數百年,隋朝一統江山數十年,從未有一戰如今日般受到百姓的擁護歡迎。從東都到滎陽,數百裏之路,有數十萬百姓前來送行。

有就在左近,有百裏趕來,有翻山越嶺,有跋山涉水,有拿出全家的口糧,有獻出才摘的野菜,有抱著家裏的母雞,有趕著養著的牛羊……

母雞咯咯,牛羊眸咩,這數百裏的道上,沸騰喧囂中,帶著如山如嶽般厚重的期冀。

蕭布衣見百姓前來,只說了一句,‘本王必不負鄉親所望!’

斜陽暖照,落在蕭布衣馬上偉岸的身軀上,泛著淡金的光芒,古道百姓,莫不心情激蕩。蕭布衣知百姓心意,不忍拒絕,只分出一隊人馬,專門接待百姓,以錢帛換取物資,可其余兵士行軍速度不減。

蕭布衣催馬前行,金盔金甲,白馬鐵槍,背負鐵鑄巨弓,望著如潮的兵士和百姓,沒有意氣風發,卻有沉凝浩瀚般的穩重,這一陣,無論如何,他都不能敗。

他雄兵十萬,可仍如履薄冰。

他能到今日的地位,和他小心謹慎不可分割。他遙望蒼山雄拔,白雲飄渺,知道這時候,長樂王竇建德或許一樣的做法。

行軍到偃師之際,他就得到了前線的消息,竇建德改變策略,不再死戰東平,而是順黃河而上,借黎陽地利,徑直攻打東郡、濟陰兩郡。

東郡、濟陰均在東平郡之東,卻沒有重兵把守。

蕭布衣就算手下雄兵百萬,可畢竟不可能面面俱到,他將重兵集中在滎陽、東平、長平三地。滎陽作為後方,東平、長平卻用來遏制住李唐、河北和徐家軍的殺到。

滎陽到東平的幾個郡縣,卻少有兵力,除了固守幾座大城外,其余均暫時放棄。

河北軍攻城不克,可一路卻是高歌猛進,連破兩郡的縣城,一路殺到酸棗附近。竇建德暫緩進攻節奏,駐紮在酸棗縣左近,以運河為天然防線,等待後繼援兵。

河北軍傾力而下,再加後援,已近二十萬之眾。

這些兵力,除了守住黎陽外,王伏寶、劉黑闥二人負責牽制東平大軍,不讓張鎮周斷其後路,其余兵力盡數糾集,已有十數萬之多。

蕭布衣得知這個消息後,並不慌忙,他雖還在行軍,可消息卻已源源不絕的送到。他一定要確定河北軍的主力在哪裏,這才能傾力一戰。

從偃師到虎牢的時候,蕭布衣又得消息,竇建德糾集兵力,已過運河,進攻鄭州、滎陽兩地,可均無功而返。

兩城守將知道西梁王馬上就到,均是拼死抵抗,河北軍雖是攻勢如潮,可西梁軍仍保城池不失,避而不戰。

蕭布衣聽到這裏的時候,哂然一笑。他心中甚至有點振奮,竇建德從樂壽出兵,取黎陽,到鄭州,從河北殺到河南,戰線已扯的太長。

這麽長的戰線,十數萬大軍,最薄弱的地方當然就是糧道,他現在就已瞄準了竇建德的糧道。

河北軍氣勢洶洶,可一路急進,已是周身破綻,蕭布衣知道這點,更是不急。人在虎牢城頭,知道竇建德已移兵板渚,背倚黃河的時候,蕭布衣毅然下令,“兵發汜水!”

這時候,正是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