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四節 賊老天(第2/4頁)

“是呀,士及說的不錯。”宇文化及連連點頭。

裴矩沉吟良久,“此也是無可奈何之法。既然主意是駙馬出的,還請駙馬辛苦一趟,帶精兵去兩郡搶……嗯……是去催糧,不知道駙馬意下如何?”

宇文士及沒想到廚子也要去買菜,只能道:“裴侍郎信任,在下當求竭盡全力。”

裴矩滿意一笑,轉身出了營帳,宇文兩兄弟舒了口長氣,一屁股坐了下來。宇文士及苦笑道:“大哥,你方才可真沒用……”

宇文化及卻是喃喃道:“不對,不對,這裏面有問題。”

“大哥,你怎麽了?”宇文士及現在被大哥也搞的精神恍惚,心驚肉跳。

“裴……矩本事這麽大,他實在沒有必要和我們一夥。”宇文化及終於將心中的疑惑說出來,“可他看起來,還很幫我們的忙,這是為什麽呢?剛才他要借司馬德戡的手殺了我,那倒好解釋了,但是他不殺我,那真的讓人費解。”

宇文士及又氣又樂,“這天下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我們又聽話,又能做事,就算裴矩想要做什麽大事,也是離不開我們!”

“真的嗎?”宇文化及滿是疑惑,喃喃自語道:“不對……這裏面一定有問題!”

※※※

“不對,這裏肯定有問題。”

宇文化及疑惑的時候,蕭布衣亦是鎖緊了眉頭,說著相同的一句話。他們或許考慮的不同,但是研究的卻都是一個人。

“西梁王,不知道何事不對?”張鎮周一旁問道。

蕭布衣沉吟道:“我總覺得這次裴閥、宇文化及有問題。”李靖南下,蕭布衣整頓內政,大婚數月後,很快就踏上了東征之途。

這次的目標簡單明了,安撫河南境內眾官百姓,抗擊江都軍,順便觀察河北群盜的動向。不過蕭布衣素來能積極發揮將領的主動性,以往需要激勵兵士銳氣,總會身先士卒,到如今,貴為西梁王,雖然是王駕親征,卻已將軍事大權交與張鎮周處理。

現在的蕭布衣,只要坐鎮軍中,就已經大為激勵士氣,很多事情,已不需要他親力親為。

張鎮周雖是老邁,但是穩妥經驗絲毫不下楊義臣,得蕭布衣吩咐後,迅疾帶精兵趕赴黎陽。李靖攻克黎陽後,對黎陽倉重點護衛,修築工事從未停過。本來黎陽就是對抗河北山東的前沿要道,李靖想的極遠,知道扼住黎陽,就是扼守住竇建德的前往東都之路。不過竇建德還沒有攻過來,這些準備就先用到了江都軍的身上。

江都軍不能前往滎陽,亦是因為有黎陽牽制後方的緣故。可就算沒有黎陽的牽扯,單說虎牢、偃師一路重關把守,江都軍亦是不能深入腹地。

張鎮周安營紮寨,和黎陽、黎陽倉成三足鼎立之勢,江都軍雖是瞄準了黎陽倉,卻也是屢攻不克,無奈打消了攻占黎陽倉的念頭。

張鎮周得蕭布衣的吩咐,並不急於出兵對決,他老謀深算,當然也看出江都軍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是以只是堅守不戰,坐等江都軍崩潰。

蕭布衣面前攤著一幅黎陽附近的地圖,凝望著原武,沉聲道:“江都軍困守原武,不要說取東都,就算過運河,過虎牢對他們而言,都是個天大的難題,本王實在看不出江都軍有什麽勝出的機會,宇文化及也就算了,可裴閥畢竟甚為聰明,怎麽會做此不智的舉動?”

張鎮周贊同道:“西梁王所言不錯,裴閥、宇文化及自江都出發那一刻,可以說是敗局已定,若依老臣來看,他們投靠東都是上佳的出路,但是西梁王幾次招安,他們置之不理,實在讓人想不明白。”

“投靠東都是他們的一條出路,但是不會是最後一條。”蕭布衣沉思道:“他們最少可以去投靠河北的竇建德、山東的徐圓朗,或者是靠海的孟海公。”

張鎮周不解道:“西梁王,據我所知,裴閥和你以往關系還算不差。”

“那又如何?”蕭布衣問道。

“我聽說西梁王當初是被裴閥一手提拔的,一直以來,和裴閥沒有什麽芥蒂。如今天下大勢已定,裴閥棄西梁王選旁人,於理不合。再加上竇建德、徐圓朗、孟海公等人均是匪類,裴閥身受皇恩,真的很難讓人認為,會投靠這三人。”

蕭布衣輕嘆道:“張大人想不明白,本王亦是想不明白,正因為如此,本王才是心中惴惴,親自前來。好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江都軍來意難測,我們卻可循正途破之,十余萬驍果軍思歸北返,勢不能擋,軍心一事,並非幾人能控,我等坐觀其果即可。”

張鎮周點頭,二人商議軍機半晌,有軍士突然前來道:“啟稟西梁王、張大人,原武有探子來報。說驍果軍嘩變,司馬德戡、趙行樞等人想要殺楊杲搶玉璽向孟海公叛逃,結果被宇文化及發現,誘騙到軍營伏殺。江都軍缺糧,宇文化及命令弟弟宇文士及去汲郡、濟陰搶糧,美其名曰征調,此兩郡有幾縣城被江都軍攻破,頻頻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