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四節 誘殺(第2/4頁)

蕭布衣笑了起來,“不見得吧。”

他話音一落,韋津已經快步上前,躬身施禮道:“啟稟西梁王,元文都造反,證據確鑿,微臣已搜集到他造反的全部證據,還請西梁王過目。”

他不顧元文都的目瞪口呆,從懷中掏出奏折呈上去,然後退到蕭布衣的身後。

盧楚卻是早早的立在蕭布衣的身邊,冷望元文都道:“元文都,你逆天行事,真以為會有很多人跟隨嗎?”

蕭布衣見到盧楚手臂流血,卻是撕下衣襟為他裹傷,盧楚眼中露出感動之色,“謝西梁王,一些小傷,不妨事。”

元文都血液都已經冷下去,蕭布衣為盧楚裹傷,固然是拉攏人心,可也是示意悠閑。他明明聽到自己說王世充會攻城,可還是不緊不慢,難道是真的覺得成竹在胸,有對付王世充的把握?

獨孤機卻是呼喝一聲,大殿外腳步沓沓,有禁衛軍出現在殿外。元文都才有點喜意,心道獨孤機皇室中人,畢竟還臨危不懼。

哪裏想到獨孤機大喝道:“元文都犯上作亂,罪不可赦,西梁王有令,只誅首惡,余眾可免一死。孟郎將,元文都一家老小可曾拿住?”

有人在殿外應道:“啟稟西梁王、獨孤大人,元家一百三十七口悉數在內,無一漏網。”

元文都臉色慘然,指著獨孤機道:“獨孤機,你好……你很好。”

獨孤機不理元文都,只是向蕭布衣施禮道:“啟稟西梁王,微臣已經按照你的吩咐,盡數控制住元文都的家眷,只等西梁王發落。”

殿中重臣有盧楚、韋津、獨孤機、元文都、段達、董奇峰和郭文懿七人,元文都內城叛亂,本來算計是六對一之勢,只以為穩操勝券。哪裏想到事到臨頭,蕭布衣一出現,已經嘩變了一半過去。

段達早就跪著過來,他是想兩面討好,可沒想到兩面都沒有討好。

眼看盧楚、韋津、獨孤機個個爭著領功,他這才悲哀的發現,原來他早就被排斥在爭權奪利之外。

可眼下若再不討好,只怕會有性命之憂,段達滿是諂媚的笑,“想西梁王運籌帷幄,決勝內城,實在是日月之輝。咄,元文都,想你米粒之光,也敢和西梁王爭輝,實在是可笑……哎呦……”

他只顧得討好,沒想到元文都一口濃痰吐過來,即疾又準,他竟然沒有躲開。

蕭布衣懶得理會這種奸佞的小人,目光卻是投向了郭文懿,微笑道:“其實我這次真想看看有幾個人能投靠你元文都,不過看起來還是有幾個。”

郭文懿已經駭的說不出話來,總有人想要投機,他當然也不例外,可他沒有想到西梁王很生氣,這次投機的後果也很嚴重。

‘咕咚’跪倒在地,郭文懿五體投地,哀聲道:“微臣罪該萬死,還請西梁王恕罪。”

他這一跪,大殿中能堅持的不過只有兩人!

元文都已經腦海一片空白,董奇峰卻是臉上苦意更濃,他手持匕首,上面還有幾滴鮮血,不顯猙獰,只余淒涼。

蕭布衣目光終於落到董奇峰的身上,輕嘆聲,“董中將,你為何也要反我?”

董奇峰要反蕭布衣,的確讓蕭布衣很是疑惑的地方,因為眾人要反,畢竟還有個理由,王世充為取東都之地,元文都不服蕭布衣,想要榮華富貴,但董奇峰一來不想爭霸,二來也不是覬覦榮華富貴之人,他這次來反自己,其意決絕,實在讓蕭布衣百思不得其解。

董奇峰目光落在匕首之上,喃喃道:“老了,老了……也會有糊塗的時候。”

蕭布衣沉聲道:“董奇峰,想你一直去找孫少方,只想讓我把視線移到他身上嗎?想孫少方為人仗義,對你這個師尊卻是仁至義盡,寧可身受不白之冤,卻也不肯說你半句壞話!你如此陷害他,不覺得心中有愧嗎?”

董奇峰輕嘆聲,“成王敗寇,還有什麽可講?蕭布衣,今日我敗了,也該死了!”

他說完這句話,突然一翻腕,手中匕首已經紮向自己的胸口,蕭布衣微凜,想要出手攔截卻有些晚了。

殿外突然有人大叫一聲,“師父!”

那聲音頗為淒切仿徨,董奇峰微愕,匕首停在半空,擡頭望過去,只見到孫少方已經撲了進來。董奇峰老眼含淚,顫聲道:“少方,你還好吧?”

孫少方竄到大興殿中,見到師父無恙,不由放下了心事。他在白虎門被下毒,到活著來到大興殿,其實已經是在死亡邊緣轉了一圈。虬髯客出手救下眾人,又為眾人解了毒,孫少方不明白這個大胡子還有什麽不會,卻知道對手陰謀已然發動,師父的性命堪憂,這才急匆匆趕往內城。師父這些日子來,一直都是心神不寧,每次找到他都少說什麽,孫少方心中惴惴,總覺得有些問題,卻也不敢詢問。他那夜獨自找到蕭布衣,就是覺得有些事情還是說明白的好,他認為蕭布衣絕非胡亂懷疑的人。是以他對蕭布衣坦誠以待,說出原委,蕭布衣和他冰釋前嫌,都是開始猜測董奇峰的用意,後來發現董奇峰和元文都暗中勾結,蕭布衣已經覺得董奇峰想要造反。孫少方無從辯解,這才心中郁郁,想要找師父談及,卻亦是無從下口。他知道師父要是造反的話,蕭布衣再是義薄雲天,這種事情也不會輕饒。蕭布衣信任孫少方,這才將懷疑蝙蝠五兄弟有內奸的事情和孫少方說明。孫少方不動聲色,暗自留意,可沒想到老二下毒手段極為高明,孫少方小心留意還是著了對手的道,正焦急的時候,才知道蕭布衣亦是留了後手,虬髯客從天而降,制服了老二。孫少方得救,知道敵人已經發動,這才趕到大興殿,正逢董奇峰自殺,不由大急,喊了聲,救了董奇峰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