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八章 日本(中)(第3/3頁)

上洛,就是‘赴京都’的意思,是‘去京城’比較正式的說法。但並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使用的,而是用於形容實力最強的地方藩首集結大軍開往京都表明地位的過程。由於上洛之路必經尾張,信長不願臣服,決定興兵對抗,但總兵力不過五六千人,而且為了應付北面的齋藤義龍,他可以拿出攔截今川軍的兵力只有三四千。

然而信長在初戰失利,面臨織田家危機的情況下保持了靜寂,他在仔細觀察了今川軍的陣型後,深夜舞起了《幸若舞·敦盛》後,然後親自披掛上陣,率領全部四千人的兵力出擊,強襲今川軍的本陣。由於剛下過一場暴雨,今川軍士兵還沒有回過神來,以至於在織田軍偷襲時好半天才大喊:‘敵人來襲!’結果總大將今川義元當場死在陣中,消息傳開,今川軍崩潰而逃,織田信長取得了他眾多以少勝多戰例中的一個,後來被稱為桶狹間之戰。

桶狹間之戰後,今川家勢力日漸衰退。信長與年幼時的好友德川家康締結同盟,心無旁騖地完成了艱難但至關重要的‘美濃攻略’,終於在隆慶元年,將美濃國納入版圖。成為統治尾張美濃兩國的大名時,信長時年三十三歲。

傳言中‘取得美濃者可取得天下’。信長取得美濃後,采用中國周朝立於岐山後,打倒殷朝統一天下的典故,將美濃國舊主齋藤氏的據點井之口改名為岐阜。此時開始使用‘天下布武’印,並正式以統一天下為目標!

在經過一系列合縱之後,隆慶三年,信長以天下布武的大義名分,擁立足利義昭為第十五代將軍並開始‘上洛’,並迅速擊敗對抗者,取得上洛成功。之後執中央政治牛耳的三好松永政權,面臨信長電擊般迅速的上洛僅半個月就垮台,三好三人眾逃往伊賀。擁立足利義昭為第十五代將軍的信長所建立的織田政權誕生。

隆慶四年元月,織田信長訂立了稱為‘殿中禦掟九條’的條書,規定將軍不得幹什麽,實際是削弱足利義昭的權力,使其完全成為自己的傀儡。足利義昭當然很不滿意,雖然迫於壓力,簽署了條書,並昭告天下,但他回頭便秘密聯合各地大名抵抗‘信長這個公敵’。

率先響應足利義昭號召的是越前的朝倉義景,然後淺井長政背叛了織田信長,投向了老盟友朝倉。雖然織田信長聯合德川家康,擊敗了朝倉、淺井聯軍,取得了姊川會戰的勝利,但他的困境卻越來越嚴重——本願寺和延歷寺先後和他對立,伊勢爆發長島一向一揆,甲斐的武田,越後的上杉也響應足利義昭的號召,與織田信長為敵;西國的毛利從水上援助本願寺,加上並未傷筋動骨的淺井,朝倉和三好家,著名的‘信長包圍網’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