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二章 羨慕嫉妒恨(第2/3頁)

“可你把林潤得罪慘了。”沈默淡淡道:“他罵人可是一絕,說不得你就真成了申屠佳。”

“呵呵,能被罵也是一種幸福。”默默無聞十多年的張居正,倒看得開道:“倒是你,宗人府那邊還得多擔待點,總不能鬧出亂子吧。”

“我還應付得來。”沈默正色道:“倒是有另一樁事,你得告訴我個準信。”

“什麽事?”張居正低聲問道。

“老師已經容不下胡宗憲了,對不對?”沈默目光如炬,審視著張居正道。

“這個……”張居正的目光有些閃爍道:“我也不是很清楚。”

“太嶽兄,你我肝膽相照,相約中興大明,共創盛世。”沈默卻不吃他那套,沉聲道:“如果當初的誓言還沒有隨風而逝,你當知道胡宗憲有挽狂瀾於既倒之功,功在千秋社稷!如果此人不得善終,會寒了天下壯士之心,到時候誰還肯為國抵死效力?還談什麽中興、盛世?!”

聽了沈默的話,張居正動容道:“拙言,你說的很有道理,絕不是危言聳聽。”

“這麽說,你肯幫我說和了?”沈默欣喜道。

張居正面色一陣晦明變幻,最終緩緩搖頭道:“拙言,這件事怕不是你我可以改變的。胡宗憲是由嚴嵩義子趙文華舉薦,而後屢屢超擢,都離不開嚴閣老的幫助。在朝中百官眼中,他就屬於嚴黨。況且胡宗憲與趙文華勾結,陷害張經、李天寵的事情,已經東窗事發。朝臣們都說,要是張半洲仍在,倭患五年前就平息了,現在胡宗憲用這麽大的代價,多用了這麽長的時間,才完成同樣的事情,這算是什麽功勞呢?”

“這是什麽狗屁邏輯?!”沈默拍案而起道:“強盜理論嘛!當初張經是怎麽死的,大家都很清楚。他是嚴嵩和李默鬥爭的犧牲品,是為高層內鬥陪葬的!”他的情緒有些激動,手都微微顫抖道:“當時他不過是個七品巡按而已,沒有他摻和在裏面,張經也一樣是個死——你可以指責他助紂為虐,但要是沒有他,抗倭統帥的位子,一定會被一些庸才、廢材占據,我大明的半壁江山,到現在還是血火連天!”

“但在那些禦史言官眼中,他畢竟是通過陷害同僚,巴結奸臣才上去的。”張居正輕聲道:“德行有虧,這就是致命傷啊!”

“當時那種情況下,只能求一問心無愧,豈能盡善盡美?”沈默搖頭道:“太嶽兄,不能這樣偏頗啊!”

“唉,你說服我有什麽用……”張居正嘆口氣,沉默了好久才幹笑一聲道:“你是不是看到陸鳳儀的奏疏了?還沒有明發呢,消息夠靈通的。”

“不錯。”沈默不瞞他道:“你甭管我怎麽知道的,但我知道這封奏疏如果不壓住,胡宗憲晚節不保。”

※※※

陸鳳儀,南京戶科給事中,不過一個小小的科員,估計朝中知道他名字的,不會超過五個人,就是這樣一個小人物,上了一道《劾奏東南總督胡宗憲欺橫貪淫十大罪疏》,打響了清算胡宗憲的第一炮,相信不用幾天功夫,他的名字就能人人皆知,想不出名都難。

其實在陸鳳儀之前,就有不少京中的禦史彈劾胡宗憲,但一來當時的時機並不成熟,二來他們遠在京師,道聽途說,風聞奏事的威力自然不行;第三,真正對胡宗憲有威脅的。就是南京和江浙那幫官員,他們在胡宗憲手下身邊,對他的情況了如指掌,若是指正他,自然殺傷力非同小可……沈默未雨綢繆,利用自己在南方深厚的人脈,先行把這些人安撫住了。

所以這二年嚴嵩倒台,非議胡宗憲的聲浪也是一浪高過一浪,卻都被嘉靖壓下來了,而且皇帝降旨說:“胡宗憲不是嚴嵩一黨,自任職禦史後都是朕升用他,已經八九年了,他為朕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如果加罪,今後誰為我做事呢?”

胡宗憲為何如此不受待見?並不是每個人都心懷著某種目的,而是純粹的討厭他、不能容忍他。道理很簡單,這是一個德治社會,德行才是衡量一個人好壞的最高標尺,尤其是在這種濁流下降、清流復起的時候,你做過什麽,功績多大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按照讀書人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

毋庸諱言,胡宗憲顯然沒有做到。他遭人厭棄的地方,主要有三點:第一,當年身為浙江巡按禦史,不能秉公直言不說,竟然還追隨趙文華也上疏彈劾張經等人。那彈劾奏疏現在都察院中還可查到,奏疏中,胡宗憲對張經極力詆毀,而且對浙江巡撫李天寵也進行陷害,這種不義之舉自然令人不齒。

第二,在趙文華死後,胡宗憲又結好嚴嵩,饋重金進行賄賂。在嚴嵩被籍沒家產時,其中就有胡宗憲所獻的大量珍寶,以及令人肉麻的表忠心的文字,阿附賄賂奸黨者,向來被人鄙視,自然也被當作奸黨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