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知行合一無往不勝(第2/16頁)

於是老四燕王登基,正式宣布解散建文帝偽政權,重整河山。正忙著,忽然想起老十七寧王還在北疆,頓時出了一身冷汗。就想:我能夠從北方帶兵殺過來,奪取江山,老十七憑什麽不能?他也能啊,萬一他哪天做寧王做得膩歪了,也學了我的模樣,帶一夥兵嗚嗷嗚嗷殺將過來,那可咋整?

為今之計,只有調開老十七。

傳旨:讓老十七去經略川廣。

這實際上是等於將老十七流放了。因此老十七一聽就急了:老四,你什麽意思?別忘了你找我起兵的時候,是怎麽說的。你當時說事成之後,同享富貴,平分天下。平分天下這事兒咱就不說了,我就要個富貴王爺成不成?

燕王……不不不,他現在是成祖文皇帝了,這個最好打架的文皇帝問:老十七,剛才你是怎麽稱呼朕的?

老十七道:我叫你老四啊……陛下,陛下,剛才是口誤。

文皇帝道:老十七,稱呼這麽大的事兒,你怎麽可以犯錯誤呢?這可是嚴重的政治錯誤,為了治病救人,懲前毖後,朕宣布你即日起程去川廣,不得有誤。

老十七道:我不要去川廣,我自己揀個地兒,就去蘇杭做個土財主,行不?

文皇帝道:不行,朕金口玉牙,說啥是啥,朕說讓你去川廣,你就得去川廣。

老十七急了:陛下,別忘了你當時許諾我說平分天下,同享富貴的,難道那時候你就不金口玉牙了?

文皇帝道:你還真說對了,那時候我只是個燕王,不是皇帝,當然不金口玉牙了。現在我成為皇帝,自然也就說啥是啥了。

老十七氣急敗壞:你你你……做人不帶這麽無恥的!

老十七發怒了,出飛旗號令三軍:通通出去,與本王修治馳道。

修治馳道是什麽意思?

就是要修一條直抵京師的大道,屆時寧王將率悍勇無比的部屬,直搗京師,捉住說話不算數的老四,把他的腦袋打成個豬頭。

神經不正常的家族

有關燕王寧王聯手搶奪天下,民間也有一個說法,說燕王與寧王商議平分天下,軍中議事的時候,就設置兩張榻,燕王寧王各躺一張榻,共同指揮部隊作戰。等攻下了南京,寧王美滋滋地進了金鑾殿,卻發現殿裏只有一張榻,而且燕王早就一屁股坐上了,沒給他留地方。寧王氣急之下,登時就瘋了。

寧王瘋了是真實的歷史,但所謂的兩張榻卻應該是老百姓的淳樸想象,把寧王想象成一個傻乎乎的藝術形象,以彌補愚眾智商過低的缺陷。

剛才不是說寧王正要起兵造反嗎,怎麽突然他又瘋了呢?

正是因為寧王要起兵造反,由此而產生了過於強大的心理壓力,一下子碾碎了寧王的正常思維,大腦系統崩潰,就此陷入了瘋癲狀態。要知道,早在燕王起兵,奪取侄子建文帝的天下之時,也是因為心理壓力過大,燕王當時也瘋了。燕王能瘋,寧王他為什麽不可以瘋?

寧王就是在命令士兵修築馳道,準備起兵直搗京師的時候,突然想起這京師不是那麽容易直搗的,弄個不好,一旦失敗,自己的老婆兒子就會通通被燕王宰掉。這種絕望的恐懼心理,讓他眼前一黑,就什麽也不知道了。

當時燕王坐在金鑾殿裏,聞人報說寧王瘋掉,就將老十七的地盤從北方改到了南昌,仍然封號寧王。

雖然最終沒有被流放到川廣去,但寧王從此一病不起。他只有一個兒子,叫朱盤烒,史書上對這孩子的記載語焉不詳,但他在民間卻是大名鼎鼎。傳說這孩子生下來時,室內彌漫著一股異香,初出娘胎他不哭反笑,開口就問他父親:喂,哥們兒,我的丹爐在哪裏?差點兒沒把寧王活活嚇死。

等朱盤烒這孩子略微長大了一點兒,他每天背個小藥簍,拿著把小鏟子,自己進山去采仙藥,路上遇到苦難百姓,他就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淚來,說:你們這些可憐的人兒啊,已經迷失了自我,陷入了永無解脫的苦境。何不與我同去入山采藥,修真成仙呢?這時候老百姓就會說:小王爺啊,采藥太累了,你有沒有煉好的仙丹,給咱一粒吃吃?朱盤烒回答:仙藥還沒有煉好,要不我先給你幾錠銀子吧……

總之,這是一個善良到了匪夷所思的怪孩子。

可想而知,百姓對這孩子的印象非常好,所以民間稱呼他為賢藩。

忽然有一天,這怪孩子對父親說:爹呀,昨夜有仙人托夢於我,告訴我在後山的一個險壑之中,有著苦覓不得的仙藥之引,等我去采了來,煉成仙丹,給咱家一人一粒,全家一起成仙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