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3章 猛皇帝

戰場上,朱棣騎著巨大的戰馬,身披寶甲,手提長刀,威風凜凜。他並不是做做樣子,而是沖在最前線,已經砍翻了好幾個瓦剌騎兵。雖然有侍衛們舍生忘死的護衛,但戰場上刀劍無眼,他又這麽顯眼,還是十分的危險。

朱棣是個能拼命的皇帝,當年靖難之役,他次次身先士卒,不知多少回身陷重圍。現在當了皇帝,都已是天命之年,還親自提刀上陣砍人,這份彪悍勁兒,在歷代王朝的皇帝中,自稱第二,沒人敢爭第一。

但有人不禁要問,至於麽?你都已經是皇帝了,麾下猛將如雲,何必要親自上陣呢?答案是至於,就像當年靖難之役,他以一軍之力硬撼朝廷百萬大軍,不身先士卒別人根本不會跟著拼命一樣,現在當了皇帝後,朱棣當然不想再拼命,但他還是有不得不拼的原因……

因為大明軍隊的戰術十分復雜,先以步兵誘敵,待敵人沖鋒之後,再換成神機營一陣猛轟,當對方被打懵時,兩翼重騎兵對敵展開夾擊,同時神機營撤出戰場,最強大的騎兵三千營從正面進擊,與五軍營、龍驤衛一起圍毆對手。

其實在大明建國初,徐達、常遇春、藍玉等人,只靠騎兵就可以完全壓制蒙古騎兵,一個沖鋒,就能攆得對方落荒而逃,根本不用這麽復雜。但大明立國幾十年來,優渥的生活條件,削弱了官兵的戰鬥力,已經難以在馬上對蒙古人取勝了。朱棣正是敏銳地察覺到這一點,才引入了槍炮、采用了復雜的戰術,以此重新建立起對蒙古騎兵的優勢。

但無論是槍炮還是復雜的戰術,都對士兵有極高的要求,無畏的膽魄和良好的執行力是必不可少的。說白了就是,他們必須在戰場上拿出平時訓練的大致水平來,一旦戰術執行不到位,就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用敵人來攻,便先自亂了陣腳。

朱棣自家人知自家事,大明朝再沒有徐達、藍玉這樣的大帥,能讓士兵臨陣不慌,甚至有超水平發揮,只有個張輔還可用,卻在交趾平叛,所以他不得不親自上陣,以皇帝之尊親冒矢石,來激發將士們的勇氣。

這招雖然冒險,但絕對管用!還有什麽比皇帝親自提刀砍人,更能激發將士鬥志?看到朱棣身先士卒沖上去,將軍們哪個敢畏縮不前?全都披掛上陣、提刀和瓦剌人拼命!士卒們更是血往上湧,連皇帝都不怕死,我們還有什麽好怕的?跟著這樣的老大,就是死了也值!

忽蘭忽失溫的大草原,已經變成了戾氣沖天的殺戮場,所有人都忘掉了生死,只知道機械地揮舞著兵刃,帶起紛飛的血雨,殘肢碎肉漫天飄灑,這時候人已經不是人,變成了嗜殺的野獸。即使掉下馬來依然酣戰不休,沒了兵刃,就抱住敵人,用牙咬、用腳踹!至死方休……

如茵的草地早就被踐踏成稀泥,又被血流染成詭異的紫黑色,戰場上的空氣令人作嘔、令人窒息、令人恐懼,尋常人看一眼,都會魂不附體!

戰鬥變成了絞殺,變成了意志的較量,就看雙方誰的神經更堅韌,誰更能忍受犧牲、誰能堅持到底,勝利就屬於誰!

瓦剌軍隊後方的高山上,馬哈木已經面如白紙,口中喃喃道:“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按照他的思路發展,直到結尾前的一刻,仍然一切順利,卻在最後一刻發生了逆轉!

在他的謀劃裏,這應該是一場伏擊戰,一場殲滅戰,三萬鐵騎從高處俯沖而下,滾滾洪流摧枯拉朽,將明軍沖個稀巴爛。然而現在是,大軍沖下去之後,不僅沒有把對方沖個稀巴爛,反而被人家三面包圍,陷入了纏鬥!

他猜到了開頭,沒猜到發展,但已經能夠看到結果……明軍的戰鬥力有所退化,蒙古人的戰鬥力退化得卻更加厲害,他們早已不是成吉思汗的上帝之鞭了。從元朝末年,就不斷敗在漢人手中,早就沒了那份天之驕子的必勝之心!而且明軍那邊,是皇帝在帶頭砍人,皇帝不退,將士們自然死也不能退,瓦剌軍這邊,馬哈木卻躲在後方,雙方對將士的激勵高下立判,越是在煎熬考驗的時刻,這種差別就越是明顯!

“大哥,不能再打下去了。”太平急了,他的部族被安排打頭陣,損失也最大:“明軍的步兵一旦包抄到位,我們就被合圍了,所有人都逃不掉!”

“明軍這是圍三闕一……”馬哈木咬牙切齒道:“目的就是讓我們撤退,我們一撤就敗局已定了!”

“怎麽會呢大哥,”太平忙大聲道:“我們撤退的速度要比明軍快,待重新集結起來,我們就和明軍打遊擊,拖也能拖死他們!”

“二哥說得有道理。”博羅也看不下了,稱霸草原的夢想固然誘人,但在弱肉強食的草原上,保存實力才是第一位的,“大哥,別忘了還有阿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