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2章 大閱

九月初一,是方山大閱的日子。幼軍的官兵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都是為了這一天。

前一天,幼軍軍需局下發了嶄新的衣甲兵刃,之前官兵們所穿的是夏裝,這次發的是前些日子從內庫領來的秋裝,但為了能在大閱時有個好的觀瞻,王賢一直拖到昨天下午才發了衣甲,此時看上去,自然看上去十分的鮮亮整齊。

吃過一餐豐盛的早飯,天光蒙蒙亮,官兵們便在營前整隊,朱瞻基也穿上一身明晃晃的盔甲,騎著高頭大馬,英氣勃勃地立於陣前,沉默地看著他的士卒。

士卒們也望著他們的殿下,鴉雀無聲。

朱瞻基本打算演講一番,好好鼓舞士氣,但看著這些沉靜的兵士,他心頭突然升起明悟,其實豪言壯語根本就是多余,因為將士們為這一刻已經付出太多,他們和自己一樣,容不得有半點失誤。最後千言萬語匯成兩個字,他沉聲道:“出發!”

營門緩緩打開,官兵舉戈持刀魚貫而出,他們步伐整齊,氣勢肅穆,在晨曦中向金川門進發。

此時京城內外,一百多座大大小小的軍營,也已經打開柵門,一隊隊大明朝的精銳部隊走出了營盤,從各處城門出城,像一條條威武的長龍,向方山匯聚而去。

通往方山的禦道兩旁,早就裏外三層布起了防線,每隔五十丈還紮有哨樓,樓上有錦衣校尉緊盯著四下,樓下也站著官兵,一個個手按劍柄、挺立不動,顯得威武森嚴。

防線之外,是早早來看熱鬧的幾十萬京城百姓,還擺著無數香燭案台,以示恭迎皇上。

卯時正刻,城中的拱辰台響起三聲炮響,跟著鐘鼓樓上撞響了鐘鼓,京城各處寺廟道觀也一起響應,遙相唱和。幾乎是同時,禦道兩旁畫角齊鳴,原本還鬧哄哄的老百姓,一下子鴉雀無聲,便見一千名錦衣校尉,身穿飛魚服,騎著清一水的黑色戰馬,從城門口列隊而出。那些戰馬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走起來都踩著鼓點子,把新用黃土墊成的大路,震得一顫一顫。

前衛之後,是一千零八十名大漢將軍組成的皇帝儀仗,打著龍旗、金鼓旗、翠華旗,銷金旗……還有金鎖、立瓜、紅鐙……看得人眼花繚亂。儀仗之後,便是在眾武將、侍衛層層拱衛中的大明皇帝。朱棣沒有乘坐鑾輿,他騎著一匹比尋常高頭大馬還要高一頭的巨馬,身上穿著明黃色的盔甲,腰間佩著天子劍,目光炯炯地望著他的子民。此時此刻,千乘萬騎都簇擁在他身周,跟隨著他、也護衛著他,京城百姓人山人海地在仰望著他,香花醴酒,望塵拜舞。這風光,這排場,這至高無上的榮耀,全天下只有他一人能夠享受!

每當此時,他都會回想起自己在北平時,為了免遭侄子毒手,自己裝瘋、吃屎喝尿的日子;也會想起三千甲士起兵,對抗侄子百萬大軍的悲壯;更會想起一次次被敵軍逼入絕境,險些要揮劍自經時的淒惶……好在自己堅持下來了,成王敗寇,萬千榮耀歸於一身,終享這天下的至尊!

朱棣看看遠處的紫金山,那裏是太祖皇帝的孝陵所在,在親衛大軍的扈從下,這次他的目光中少了幾分畏懼,多了幾分自信,父皇啊父皇,你在天之靈好好看看,兒臣是如何把你開創的江山打造成古往今來、文治武功的第一盛世。到時候你肯定會後悔當初的選擇!

皇帝收回目光,明黃色絲絳束著猩紅的披風,在秋風中獵獵舞動,他的思緒也從向父皇示威,回到了現實的世界,前幾日,阿魯台已經正式接受朝廷冊封為和寧王,並上表願為前鋒,與朝廷夾擊馬哈木。朱棣早就視盤踞河套的瓦剌部為心腹大患,自然求之不得。

為此,他已經下令各地軍隊加緊訓練,戶部籌備軍資,為開春的征伐做好準備。在此背景下,這次方山演武便有了格外重大的意義,不能例行公事。想到這,朱棣面色重新陰沉下來,不知在盤算什麽。

中午時分,聖駕抵達紫金山正南方三十裏外的方山。方山不高,只有幾十丈,山頂平坦,四角方正,山前是一馬平川,廣闊無比,猶如一枚玉印置於大案上,是以又稱天印山,正是大閱軍隊的好去處。

且孝陵正在紫金山南麓,太祖皇帝如果泉下有眼,可以把他的好兒子大閱三軍的場面,看得清清楚楚,朱棣選在這裏閱兵,只怕也有這層原因在裏頭。

此時的方山上下已經變成一座兵山,大明京軍四十八衛,以及從中都、山東、河南、大寧各都司輪番入戍京師的十六萬班軍,共計五十萬大軍,將方圓數十裏的範圍,占了個水泄不通。

皇帝登上方山放眼望去,只見幾十路大軍旌旗雲列,刀槍如林,軍容雄壯、排山倒海。這時候,樂隊奏起宏偉的軍樂。軍樂聲中,一身戎裝的皇太子率領群臣三跪九叩高呼萬歲。三軍將士也跟著揚塵舞拜,幾十萬人轟隆隆跪下,山呼海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