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0章 內閣

就在王賢和朱瞻基商議之時,東宮書房裏,太子也在和幾位師傅說話。

“想不到,周新一來就被抓進詔獄。”年輕的金問臉上寫滿凝重之色道:“想不到,紀綱竟然還是翻盤了!”

“這是早料定的,”楊溥沉聲道:“我們轉呈周新的奏報,皇上連看都不看,這分明是只聽紀綱的一面之詞。”

“周新雖然是主審官,但殿下才是負責人,不能讓皇上只聽紀綱的一面之詞。”黃淮眉頭緊皺道:“只要皇上看了周新審明的那些罪行,就能意識到紀綱的險惡用心。”

“有道理!”金問大贊道。

“沒那麽簡單……”朱高熾緩緩搖頭,他是個大胖子,天氣一熱就受不了,此刻別人都穿著嚴密的官服,只有他僅著單衫,也眉頭緊皺道:“據說,紀綱是將周新扯進建文的案子,而且手裏有證據,可以證明他難逃幹系,父皇才會震怒的。所以這案子,不好翻。”

“原來如此!”幾位東宮講官面露驚詫,他們對太子的話深信不疑,作為太子最信任的心腹之臣,他們知道朱高熾雖然面相癡肥,但城府深沉,在宮裏也有眼線,這麽說肯定是有證據的。

“但是這個人,我們不能不救。”楊溥沉聲道:“畢竟這次在天下人看來,周新是奉殿下之命查辦錦衣衛的。現在因為這案子遭殃下獄,如果殿下不肯為他說話,難免令人失望。”頓一下道:“何況周新的名氣太大,官聲極好,造成的影響就更深遠了。”

“不錯,周新這樣的大清官,不得不保。否則難免令天下離心……”黃淮點點頭,遲疑一下道:“會給漢王可乘之機。”

“不蒸饅頭爭口氣,得讓天下人看到,殿下是愛護忠臣的!”金問也附和道。

“周新這個人……”朱高熾沉吟許久,方緩緩問道:“你們怎麽看?”

“國之利器!”金問朗聲道。

“說得好!”黃淮贊一聲。楊溥點點頭道:“堪稱文臣之魄了。”

“國之利器、文臣之魄。”朱高熾拍了一下書案,接著往椅背上一靠,閉上了眼:“說得好,說得好……”

幾位講官知道他在琢磨,便靜候地望著他。

果然,盞茶工夫,太子的眼睛睜開,拿定了主意:“有什麽辦法能救這個人?”

“只能力爭……”幾位講官都是端方君子,學識淵博,但出謀劃策就弱了點。事關重大,也不敢亂出主意,還是楊溥道:“今晚我先去見士奇兄,轉稟殿下的旨意。”

所謂士奇兄,叫楊寓字士奇,此人以字行世,因此都稱之為楊士奇。人如其名,這是個奇人,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但自幼家貧,跟著母親改嫁給一名官員,誰知僅僅一年之後,繼父又因罪被貶到邊疆……在洪武朝,這實在太正常,官員不獲罪反而不正常……楊士奇和他母親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

讀書是個花大錢的營生,因為家貧,他沒法像其他讀書人那樣考科舉,而是只能從最基礎幹起……他十五歲便在私塾教書,後來混到體制內,當上了縣裏的訓導……訓導是教諭的助手,就是縣學的老師,終於有了正式身份。生活剛有點起色,他又悲劇地把官印丟了……這是要坐牢的重罪,但楊士奇不是個老實書呆子,他直接就棄官逃跑了,之後流落江湖二十年。在戶籍森嚴、到處都要查驗身份的大明朝,楊士奇竟然能流亡二十年,足以說明此人的能耐了。

在逃亡期間,他依然堅持刻苦讀書,竟在讀書人的圈子裏,混出不小的名聲。建文二年,朱允炆召集儒生撰寫《太祖實錄》,三十六歲的楊士奇被人保舉為編撰,成功上岸洗白。更神奇的是,他因為在編撰工作中,表現出的學養和負責,得到了此書主編方孝孺的賞識,居然一舉成為了《太祖實錄》的副總裁!

到了永樂朝,楊士奇真正得到了重用,他與解縉等人,一起被任命為大明首任內閣的七名大學士之一,自此之後,成為朝廷的重臣,永樂皇帝的心腹!

雖然朱棣處處奉行祖制,但這位大帝本質上,其實是個實用主義者,他奉行兩條原則,當祖制符合自己的利益時,那麽遵守之。若是不符合時,就裝傻充愣,想怎麽搞就怎麽搞,比如內閣。

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後,宣布永遠廢除丞相之位。並留下祖訓,後世子孫不得復立宰相,大臣有敢建言者,重處之。這樣一來,國家大權盡數歸於皇帝一人之手,皇帝的威權空前巨大,當然皇帝的負擔也變得空前繁重。

比如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之中,全國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各種文書報告送到朱元璋案頭,其中涉及各類事項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計算,朱元璋每天要看二十萬字的奏章,處理四百二十三件國事。即便十二個時辰不吃不睡,一個小時也要閱讀八千字以上,並在二十多件國事上做出決斷。也只有朱元璋這種體力、智力、精力、能力都超群絕倫,又無限熱愛自己工作的人,才能堅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