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第九個拆除系統(20)

陛下不松口, 那也就代表著不會有半點的妥協,此戰必打。

隨著晉安王的起兵,這個國家也終將陷入到戰亂中。

主和派的官員們心中不免嘆息, 也不是為了晉安王,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只是可憐了那些會受到戰亂波及的無辜百姓了,這也是他們提倡和解的真正原因。

只是眼下看來,戰爭是免不了了。

也不知道屋漏偏逢連夜雨, 漠北的匈奴竟然派出了鐵騎,開始攻打他們國家。

顯然,這些匈奴選擇這個時候,也是想要趁著他們國家內亂,前來分一杯羹。

但匈奴為何能夠這麽準確的抓住這個時機, 那就值得深究了。

能夠步入朝堂的人, 不管為人如何,都不可能是庸才,所以,匈奴如此巧合的進攻時間, 這其中貓膩不言而喻。

也正是因為他們能夠想到這點,所以朝堂上下在又一次的震動之後,隨即又陷入到了死寂般的沉默。

整個朝堂氣氛也越發的沉重, 似乎要將人壓抑得喘不過氣來一般。

幾乎所有人都已經斷定,這怕是要真正的天下大亂了。

甚至弄不好王朝顛覆都有人可能。

作為臣子,他們是不想見到王朝覆滅的,不僅僅是為了那些無辜受苦的百姓,還是為了他們的自身。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改朝換代, 他們又將何處?

他們同樣不知道,自己的同僚裏,是否都和自己有著同樣的信念。

其中又有多少人,早已經暗中的投效了亂臣賊子。

匈奴的進犯,他們是否知情?

不管如何,這種猜疑已經紮根在了他們心裏。

只是,讓他們意外的是,他們前些天陰沉著臉的陛下,在得知匈奴進犯的消息之後,竟然詭異的平靜,就好似前些天的暴怒只不過是假象,晉安王的起兵和匈奴的進犯都不是什麽大事一樣。

可若這都不是什麽大事,那什麽才是大事?

他們只能歸結於他們的陛下這是給氣糊塗了,不知道該怎麽發作了。

朝堂上沉寂了片刻,不待他們這些臣子進言,趙裕行就先一步的開口。一句“來人”,便有無數身穿鐵甲,手持長槍的禁軍沖入大殿。在百官們迷惑的時候,伴隨著他們陛下一聲“拿下“,禁軍立刻沖入到了百官之中,直接扣下了在列的官員,以武力鎮壓下了這些官員的反抗,摘下了他們的烏紗帽,不顧他們的怒吼,將人給帶到了大殿中央,其中不乏位高權重的大臣。

以趙裕行用力的拋出他們與逆賊勾結的證據,將他們定罪為終,禁軍這才將不斷高呼冤枉的官員們給帶出了大殿。

隨著禁軍離開大殿,被押走的官員們那哭天喊地的聲音才漸漸遠去。

那些還站在大殿上的官員全都低著頭,噤若寒蟬,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為那些被拖走的同僚求情的。

他們沒有絲毫懷疑他們陛下拋出的證據的真實性,為官多年,他們對他們陛下的脾性還是有所了解的,他們陛下哪怕是要整治他們這些官員,也從來都是實事求是,不會捏造證據,給他們安排上莫須有的罪名冤枉他們。

不然的話,不用等到革新,這個朝堂就早已經翻天了,這個國家怕也早已經被他們的陛下給玩完了。

所以,他們既然被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被帶走,那麽他們必然是犯下了此等誅九族的大罪。

只怕在這個大殿之外的全國各地,也有不少的官員在同一時間落馬吧。

只是讓同為臣子的他們不懂的是,這些往日的同僚,到底是哪裏來的信心,在與逆賊聯絡之時,能夠瞞過他們陛下那堪稱遍布五湖四海的情報網?

想不通,他們也只能歸結於人的僥幸心理,自以為隱蔽,但其實早已經暴露在他們陛下的眼皮子底下……

無數官員想到這裏,猶如一聲驚雷在他們的頭頂炸響,不由自主的屏住了自己的呼吸,在相互間眼神交流下,都能夠看到對方那雙實在難掩驚駭的目光。

趙裕行並沒有給他們消化的時間,處理掉了這些與亂臣賊子有往來的官員之後,就又開始了下一步的要事。

將這麽的官員革職查辦,其中還有身居要職的官員,必然會引起朝廷的動蕩,甚至於癱瘓,

所以要解決此事,就要將這麽位置的人給補上。

緊接著,這些還留在大殿內,心緒還沒有從那劇烈的震蕩中平復下來的官員們,就聽到了一個又一個他們有些耳熟,又有些陌生的名字從陛下旁邊的公公嘴裏念出……

再看大殿中央與之名字對應的人,他們這才想起,這些不正是隸屬於各部的官員們嗎?

也正是這些原本在各部門並不起眼的官員,此刻正跪在殿前,領旨謝恩。

看著那一張張升了官,卻依舊鎮定自若,沒有半點意外與驚喜的面孔,瞬間,無數的想法湧上了他們的心頭,他們還來不及理清思緒,一股莫名的寒意從他們腳底直竄腦門,凍結了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無法再繼續的思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