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大和尚進言多建廟 老國丈告狀說輿情(第3/4頁)

丁門小戶的日子苦巴巴的過得很快。轉眼間李偉已是四十出頭的人了。閨女李彩鳳也真是個吉星,她兩歲時,李偉又得了個寶貝兒子,取名李高。泥瓦匠的活路雖苦,但生計不愁,加上膝下有一兒一女,倒也盡享天倫之樂,沒什麽煩心事。可是好景不長,那一年春上,忽然

變了天,昏天黑地下了一場雹子,鄉親們的房子被冰雹砸得大窟窿小穿,倒的倒,殘的殘。按理說,李偉這個泥瓦匠不愁活計了,但他心底兒透明,這場冰雹把正在秀穗的麥子砸得稀巴爛,鄉親們口食也無,哪裏還有閑錢來蓋房?何況自家的房子也砸垮了,思來想去李偉心一橫,如其窩在鄉裏餓死,不如出外闖蕩闖蕩,興許還能弄出個活路來。於是攜家帶口,風餐露宿地到了北京。

初到京城,李偉舉目無親。一天到晚夾把砌刀,挨門挨戶地問有沒有泥水匠的活兒。京城人家自恃是天子腳下的順民,對各地進京述職的地方官和走南闖北的生意人尚不忘逮著機會揶揄盤詰一頓,何況他這個說起話來嘴裏像含了塊大蘿蔔的鄉巴佬?所以開頭一些日子,他真是受了不少折磨。用他自家話說“甭說是人,連打著京腔的狗也欺侮咱”。幹活兒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半年時間,大多數日子只能蹲在租房前的門檻上,抱著膝蓋看大地。這時候,李彩鳳已經十五歲,出落得眉清目秀,要多水靈有多水靈。惹得街坊上的一些浪蕩子弟,整天在他家門口打旋兒。李偉擔心這樣下去會出事。一日便領著李彩鳳來到裕王府。他向裕王府門口當值的管事牌子說明來意,自願送女兒來這裏當宮女。那管事牌子瞧著李偉一副憨頭憨腦的模樣,便一搡三推要趕他出門。這時正碰上年輕的裕王從街上閑逛回來,問清原由,看了看李彩鳳。此時的李彩鳳緊緊地依偎在父親身後。一看她窈窕的身材,白膩膩的脖頸和紮在腦後的那一條烏黑發亮的大辮子。好色裕王頓時就骨頭酥軟,當即就把她留在了裕王府中。

從此,李偉峰回路轉,他後半生的榮華富貴都通過這件事開始了。在李彩鳳為裕王生下朱翊鈞之前,裕王還有兩個兒子,但都沒有成年就夭折了。裕王登基成了穆宗皇帝,立即冊封已有了都人稱號的李彩鳳為貴妃,接著又冊立朱翊鈞為太子,母以子貴,父以女榮。作為穆宗皇帝的嶽父,李偉於隆慶元年就被封為武清伯。不到十年時間,他由一個滿手老繭的泥水匠變成了聲名赫赫的顯貴。搬進皇上禦賜的大宅子住下,過起了錦衣玉食,仆役成群的貴族生活。開頭李偉還真有點不習慣,他畢竟是個勞動人,一天不碼磚塊兒手就癢。但時間一久,他也就適應了老國丈的身份。知道什麽場合下說什麽話,見了什麽人擺什麽樣的譜。知道他底細的人都道這位皇親變了一個人。但也有一樣沒有變,那就是愛錢如命,且始終不忘“富時莫忘窮”的古訓,日子過得十分慳吝。自李貴妃在宮中得寵之後,身為老國丈的李偉,只要逮著機會,三天兩頭就會跑進宮中變著法子討封賞。李貴妃盡管心存孝悌,但對老父親的苛求依然感到難以招架,因此常常避而不見。自隆慶皇帝駕崩以來,差不多兩個多月父女未曾私下見面。今天父親趕來昭寧寺相見,李太後盡管知道父親的特點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但心裏頭還是高興,這是因為她如今已晉升為太後,與以往相比感覺自有不同。

李太後原打算禮佛一完就回宮,現在當著父親面說不出口要走,遂臨時決定在廟裏吃一頓齋飯。好在馮保事前已作了安排,讓禦膳房的火者帶了食品隨輦而來。不多時就備齊了一二十樣精致素菜。父女倆在客堂邊上一間特為大施主備下的香積室裏一邊用餐,一邊敘話。李太後在宮裏多年,已學會了矜持,吃飯時慢嚼細咽,並不多言。只是李偉一直絮聒說個不休,議論家常,都是陳芝麻爛豆子舊話。他本想借敘舊來聯絡父女感情,誰知李太後嫌父親嗦只顧低頭用膳,一俟放下碗筷,就即刻回到客堂喝茶。盡管有父女名分,但女兒畢竟是太後,所以李偉生不得閑氣,胡亂扒了幾碗飯,也回到客堂裏來了。

“爹,你還有啥正事兒要說?”李太後問。

李偉今日來找閨女,的確有件正經事兒。卻說昨日晚上,大約有四五個四品以上的京官大員上他家拜訪,領頭的便是禮部左侍郎王希烈。這些人湊了一千兩禮銀送給他,老國丈見錢眼開,立馬就和這幫官員熱乎起來。言談中,王希烈把話題引到胡椒蘇木折俸上頭,他說:“武清伯大人,您的外孫登極當了萬歲爺,您的閨女如今已晉升為皇太後,按常例,這樣天大的喜事,應該給文武百官封賞,可是如今,咱們不但沒得到一厘一毫的賞銀,反而連本來應該得到的月俸銀都變成了胡椒蘇木。明事的人,知道這是新任首輔的主意,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皇上寡恩呢。”一聽這話,李偉氣不打一處來,因為他這個老國丈,這個月拿的也是胡椒蘇木折俸。頓時他把大腿一拍,大包大攬地說:“你們也甭牢騷了,連咱拿的也是胡椒蘇木,你看邪不邪,明兒個,咱就去找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