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解偈語秉燭山中夜 敲竹杠先說口頭禪(第2/8頁)

何心隱一番慷慨陳辭,倒把張居正說得怦然心動,他嘆了一口氣,答道:“當年年輕氣盛,不知人世深淺,故好作妄語,經歷這麽多年,才明白到大業原非人事所及。”

“叔大兄此話又差矣,”何心隱快人快語,當即駁道,“古人言,天道酬勤,只這一個勤字,便有做不盡的文章。”

“是嗎?”張居正苦笑了笑,說道,“即便我是那個想捉鷺鷥的人,到頭來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此話怎講?”

“無可禪師的這首偈子,不是已經說明了嗎,那只鷺鷥沒有捉住,飛到白雲裏去了。”

何心隱哈哈一笑,善意地揶揄道:“我看叔大兄是讓官場的是非弄糊塗了。我且問你,武昌府城另有一個稱呼叫什麽?”

“古稱江夏。”

“那是史稱,還有一個呢?”

張居正搖搖頭。

何心隱又問:“你登過黃鶴樓嗎?”

“登過。”

“登過黃鶴樓,總該記得崔灝的那首詩吧,其中有‘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兩句。”

經這麽一點撥,張居正頓時恍然大悟,連忙答道:“記起來了,武昌府另有一說,稱為白雲黃鶴之地。”

“這就對了。”何心隱一拍大腿,興奮說道:“鷺鷥飛進白雲,不是飛到了你的故鄉麽?這首輔之位,該穩穩地落在你的手裏。”

聽何心隱如此解釋,張居正甚是喜歡,但嘴上卻說:“這是幼嘉,啊不,這是無可禪師的文字遊戲,不可當真,不可當真。”

何心隱看透張居正的心思,也不爭辯,想了想,宕開一句問道:“叔大兄,自從洪武皇帝創建大明天下,一晃兩百年了,期間有了九位皇帝。依你之見,這九位皇帝中,哪一位可享有太平天子的美譽?”

張居正回答:“應該是永樂皇帝。”

“對,是永樂皇帝!”何心隱以激賞的口氣回答,接著說,“洪武年間,永樂皇帝還是燕王,龍潛王邸,住在這北京的燕王府中。聽說有個叫袁珙的相士,相術精致入微,只是隱居山中,不肯在江湖走動。燕王便派遣特使,恭請袁珙到燕王府中給他相面。袁珙沐浴齋戒後日夜兼程到了北京,擇了一個吉日來燕王府與燕王見面。燕王一見袁珙,仙風道骨,一派大家風範,未及言談就已對袁珙肅然心儀了。這袁珙也肅恭而前,圍著燕王轉了一圈,接著就面對聖容,俯仰左右,幾眼睛就把燕王的相看了個裏外透徹。看完,袁珙先跪下給燕王磕了一個頭,然後再坐起來說:‘燕王是太平天子之相,龍形而鳳姿,天廣地闊,日麗中天;重瞳龍髯,雙肘若肉印之狀,龍行虎步,聲亮如鐘,實乃蒼生真主。朱明江山,皇帝事業,文治武功,要在你的身上發揚光大,這正是太平天子的作為。等到你年交四十,一部髯須長過肚臍,即是你高登寶位之時。’一番話說得燕王將信將疑。須知袁珙說這話時,朱元璋已經把皇位傳給了長孫朱允,史稱建文帝。也許正是袁珙這席話起了作用,促使朱棣揮師南下,從侄兒手中搶得皇帝寶位。等到洪武三十五年壬午六月十七,燕王四十二歲生日這一天,上膺天,嗣登大寶。這位建下百世之功的太平天子,才相信袁珙所言,絲毫不差。”

何心隱一段繪聲繪色的描述,卻不能引起張居正多大興趣。他酷愛讀書,平日留心的雖都是經邦濟世的學問,但像《太清神鑒》、《珞祿子三命消息賦》、《李虛中命書》、《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之類的命理術數書籍,閑來時也讀過幾十本。有了這個根基,再加上何心隱所講的這段野史他也耳熟能詳,所以聽來並不激動。待何心隱講完,他只是敷衍答道:

“永樂皇帝四十而不惑,知道自己威加四海而情系萬機的龍種天命,國家神器,本屬天機,只不過碰巧被袁珙言中耳。”

“不是碰巧,而是一言中的!”何心隱聽出張居正口氣輕蔑,遂不滿地反駁,“叔大兄,你我都做學問,臧否古人並無不可,但並不是以半桶水譏笑滿桶水,更不是以無知批駁有知。”

受此一番搶白,張居正的臉色紅一陣白一陣甚為難堪。好在他久歷官場練出涵養,加之又是故友初次見面,便強咽下極度的不快,勉強一笑說:

“柱乾兄,我開句玩笑,你反倒認真了,這麽多年沒見,沒想到你多了這麽多學問。”

剛發完火,何心隱就感到後悔,但話既出口,他決不肯認錯,這會兒見張居正主動賠了笑臉,也就趁勢下台階,說道:

“我這犟牛脾氣,只怕到死都改不了,還望叔大兄海涵。我方才說到袁珙一節,其實還有下文。太平天子是燕王出身的永樂皇帝,這個沒有異議。但是,本朝的內閣首輔,也就是相當於前朝的宰相一職,自洪武時的解縉起,到高拱這一任,任過首輔一職的有四十多人,但沒有一個稱得上是太平宰相。從李淳風所著的《推背圖》推斷,高拱之後,必然有一位太平宰相出現。叔大兄,據我之見,這位太平宰相,是非君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