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張仲景是撞門磚(第2/2頁)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醫生,為什麽大唐的醫者會如此之少?為什麽大軍出征,僅僅有幾名醫官?為什麽太醫令都只能著綠袍?就是因為地位問題。從古至大唐現如今,在官府與讀書人的眼中,醫生的地位與樂師百工相差無已,也就是說,屬於是賤業,這倒也應和了中國古代的一句老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大唐的醫者大多都為僧侶和道士,畢竟僧道不在俗家的圈子裏,而且,學醫有個好處,那就是容易獲得百姓的好感,治病救人之術,自然能讓人感謝,而對他們生起信賴之心。

對於這一點,我不僅僅跟老爺子在家中探討過,也同樣跟李叔叔聊起過這個話題。這也同樣開始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力,畢竟,孫思邈、袁天罡等大唐有數的名醫,都在民間擁有很大的聲望,這一點,李叔叔在收到了我呈遞的調查報告之後才有所驚覺。

況且,雖然醫生的地位低,但是亦有相當數量的讀書人們擠上了這條道路,原本都是希望通過科舉而走上仕途,奈何大部份的學子都會因為擠不進這根獨木橋而屢屢受挫,其中亦有一部份人就轉而學醫,這絕對不是一個個別現象,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就像現在的太醫署裏邊正在對以國家名義修訂的《新神農本草經》絞盡腦汁的醫者中,除了一部份是僧道之外,其中有相當一部份,就是早年習儒,而後業醫的讀書人。

而且,我也多次的與李叔叔進行了研討,那就是天下的讀書人這麽多,能當官者十不過一二,余者呢?他們幹嘛?難道讓他們辛苦學習到的知識都白費掉嗎?又或者是讓他們變成整日裏只知道出入煙花之地,自怨自哀的蛀蟲嗎?

那樣一來,根本就是浪費人材,憑著他們的頭腦和智慧,完全可以為我大唐的各行各業獻計獻策,又或者是轉而學習醫術,減少我大唐百姓的疾病死率,同樣也能減少社會上的閑雜人員。

李叔叔對我的要求並沒有立即同意,他只是讓我多用用手中的輿論工具,為醫者造勢,待時機成熟之時再說,李叔叔的判斷確實很有遠見,這個年代,做事絕對不能太過強勢,至少要順應民心,而且要懂得引導。所以我聽他的,況且,醫生治病救人之術是為了讓人遠離疾病,收獲健康,讀書人從來都不反感這對這一職業的宣傳。而《大唐時代周刊》副部編輯駱賓王甚至笑言,若是當時沒有進我的編輯部,怕是很有可能會去當一位濟世救民的醫者也說不定。

而且,每隔一段時間,我總會尋找到了些關於醫者濟世求民的事跡和文章來進行刊登,而且,特別是對於張仲景,這位後世被尊為醫聖的名醫,我更是強大了對他的宣傳力度,最主要一點,他是一個很特殊的人。

因為他不僅僅是一名讀書人,更是一位官員,而且還是一位相當有名望的醫者,他的事跡一直在社會上流傳著,並且,他曾經舉過孝廉,甚至做過長沙太守,他這樣一人兼三種身份的醫者,在學術界能得到認同,在官府也同樣得到認同,而在醫界的諸位醫者心目中,更是一個榜樣,同樣在民間,他有著極好的口碑在流傳著。關於他的事跡更是大眾都耳熟能詳。所以,他成為了我打破某些規則和看法的一塊撞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