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遼東開發的利器(第2/2頁)

養馬的費用可比起養牛來要高上不少,李叔叔甚至想削減軍馬數量了,不過在平定遼東之前,我曾經跟鐘驊提過用馬來耕作旱田的方法,並且向他吹噓過,馬耕旱田的速度至少是牛的四倍以上,不知道什麽時候把這個風傳流到了李叔叔的耳朵裏,所以平定了遼東回到了長安之後沒多久,李叔叔便把我提來嚴審了一番,我只能竹筒倒豆子一般的把事情全都講了出來。

這個時候我總算是明白過來了。原來李叔叔渴望能讓遼的肥沃的土地都變成良田,這個目標很遠大,卻顯得有些個不現實最主要的就是遼東百姓稀少,地多人少,這樣一來,每人個的開耕極限都是很有限的。說錯了,應該是牛的開耕的極限,一頭牛最多只能在播種期耕作十到十五畝,有牛還算是不錯的,可是遼東屬於是新開發之的,哪來那麽多的耕田的牛?牛耕田可不是你想讓他耕他就能耕的,一頭牛怕不得教上個兩三年,才能算是所謂的熟牛,實在是讓李叔叔頭痛,不過,我提出來的馬耕倒是給李叔叔一個新的思路,因為,大唐如今馴養的馬實在是太多了。

其實中國漢代的時候就有了用馬耕作的先例,可是在中國卻不能流傳開來,其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人口,咱們中國的耕田狀況處於人多地少的情況,不能實施像是大規模的種植園經濟方式,西方的農民所擁有能夠種植的土的要遠遠的大於中國,而中國還是家庭式的農業生產。在養育牲畜方面,顯而易見,馬的成本要高於牛。而馬耕的效率也要快於牛的耕種。那麽大範圍耕種和小範圍耕種中,運用馬耕和牛耕,其產出的效益和所需的成本截然不同。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馬為六畜之首,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在中國北方為主導的政治社會下,更多是出於戰爭和政治上的原因,所以,馬為戰爭之利器,這使得馬比較難以走入廣大的百姓家中。不過,由於現在咱大唐的馬匹數量的激增讓李叔叔和朝庭很是措手不及,這個時候李叔叔已經開始在考慮清劣選優的方式來保證國家馬匹的質量和數量了,而且軍中還有至少十數萬的傷馬需要退役,這麽龐大的數量讓李叔叔頭痛了很久,所以聽到了我所說的這個消息之後,李叔叔就開始有了開發遼東使用馬耕來代替牛耕的想法。

於是,李叔叔便責令工部研制更新式,更合理的挽具,並且在長安附近的皇莊裏進行了試耕,並且為了提高馬蹄的抓的力,我重新設計了一下馬掌,使得它比平常的馬蹄鐵多幾個鼓出的凸釘,這些凸釘不能用古老的方法打制,必須用沖壓設備沖壓制作,也就是通過大唐的水力沖壓技術,這樣一來,這種凸釘式馬蹄鐵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能使馬能在泥的裏作業。

而同樣,工部的老匠人們把古代們所用的挽具進行了改制,然後,對耕具也同樣的按著我記憶中在電視中瞅見過的那種馬拉犁進行了設計。

就在年前,在長安外的李叔叔的一處皇莊裏,李叔叔算算是見識到了馬耕在旱田上耕作的威風,這裏我作弊,采取的是兩馬軛挽技術,不過這樣一來,用風馳電刹來形容亦不為過,邊上的同樣采用的是兩頭黃牛來進行耕作的,可是效率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李叔叔和一幹工部官員也被這場比拼給嚇得不輕,最主要的就是大夥都被一名懂農活的挽夫站在馬拉犁上,趕著兩匹馬在田地上瘋跑的速度給嚇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