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章 戰爭與陰謀(二)(第3/4頁)

李隆基點了點頭,這也是他最擔心的,可是陜州一敗,他也不再相信積弱的府兵,只能從隴右、河西抽取有戰鬥力的邊軍以對抗安祿山的鐵騎。

防止吐蕃寇邊,這也是今天的一個主要議題,見楊國忠提及,李隆基便急忙問道:“那相國有什麽好建議?”

楊國忠捋須一笑,“臣為此事想了很久,西域現在只剩下李清手上的安西及北庭兩軍,現在西線無事,可調其中一軍來補充河西、隴右之缺,石堡城又在我們手上,雖然進攻吐蕃不足,但防守卻不成問題,所以臣保舉壽王李瑁為隴右道觀察使,但壽王領兵經驗不足,所以臣再保舉李清為副使,負責全面防禦吐蕃之責。”

大唐共分為十道,其中隴右道的面積最為廣袤,從隴右以西一直到大唐的西部邊境都是它的管轄範圍,但這僅僅只是一個地域劃分,從開國至今,從來沒有一個人來掌管過如此遼闊的疆域。

楊國忠從楊貴妃那裏得到消息,李隆基已經在考慮派諸子實掌天下,所以他的幕僚便給他出了這個主意,以分李清之權。

從表面看,這個策略極為高明,可謂一箭雙雕,既能防吐蕃,又能削李清之權,但任何事情都是雙刃劍,李隆基的想法卻又比楊國忠更深一層,他極擔心壽王李瑁長於深宮,恐怕他不是李清的對手,不但起不了什麽作用,反而讓李清的勢力趁機伸入河西、隴右,從而讓他坐大,可換別的皇子,其實也是一樣。

“罷了,就算沒有瑁兒,他不一樣能長驅直入嗎?他既然能出平賊三策,說明他還是忠於我大唐,且試試看吧!”

李隆基也想不出更穩妥地方案,他當即應允道:“準奏!傳朕的旨意,封壽王瑁為隴右道觀察使,李清為副使,全面負責防禦吐蕃之責!”

這是開朝會到現在唯一做出的決定,有了這個決斷為基礎,其余之事李隆基便更容易下定決心,楊國忠見李隆基準奏,心中大喜,他急給哥舒翰,意思是:‘下面就看你的了。’

這時,哥舒翰出班,他站在玉階下慷慨激昂道:“陛下,臣才識淺薄,當不起元帥一職,臣願意辭去左相之位,以一老卒的身份趕赴戰場,親手斬下安祿山那狗賊的人頭,以平陛下之怒。”

他這個表態極為及時,此時李隆基心胸已開,便不再忌諱哥舒翰領兵,再者,有邊令誠為監軍,也不怕他有異心,李隆基當即道:“愛卿既有為朕殺賊之心,朕為何不成全於你,傳朕的旨意,封左相哥舒翰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加封尚書右仆射,率大軍赴潼關迎敵!”

……

天寶十二年四月,哥舒翰率大軍三十萬抵達潼關,他並不迎戰,而是修築城墻,操練士兵,準備與安祿山打持久戰。

四月中,李隆基封郭子儀為河東節度使,率朔方軍本部進攻常山,李光弼軍則進攻太原,四月底,郭子儀軍收復常山,而李光弼采用圍城打援的策略,在郭子儀的配合下大敗北上救援的史思明軍,收復太原,隨即他連出奇兵,三戰三捷,大破史思明、蔡希德、尹子奇三將,斬首萬余,生俘四千,史思明露發徒跣,只身一人逃往博陵。

自此河東全境被收復,李隆基當即命王承業為太原尹,主管河東政務,與此同時,河北各地義軍在顏真卿、顏杲卿兄弟的率領下紛紛揭竿而起,組成大大小小數百個民團,自發保衛家園,李隆基封顏真卿為戶部侍郎、封顏杲卿為太尉寺少卿,所有起義百姓皆封為義士,以表彰其功績。

在河南,一些地方官也招募士兵,修築堅城,響應朝廷的號召,阻止安祿山南下東進,其中以南陽刺史魯炅、北海刺史賀蘭進明、潁川刺史來瑱最為有名,李隆基也各封官職,給予褒獎,並詔令天下官吏效仿之。

五月初,李隆基又接受楊國忠的建議,下旨在全國發行大錢,以一枚大錢抵五十枚開元通寶用,以籌集軍費,此令一出,開元通寶急劇貶值,米價再次上揚,長安各市甚至出現了易貨易貨的局面。

……

進入五月,便已是初夏時節,天漸漸地熱了起來,隴右大地早已綠意盎然,麥子金黃,眼看要到了收獲的季節。

在鄯州以北的官道上,這裏離黃河約兩裏,風中帶著河水的腥氣,爬上大數便遠遠可以看見渾濁無邊的黃河。

這一日,一支龐大的隊伍出現地平線上,這支軍隊約有兩萬余人,黑壓壓地一眼望不見邊際,他們正是遠道而來的安西軍,在前面開路的,是五千人的騎兵,緊接著是五千弓弩手,而最後押陣的,則是名振天下的一萬陌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