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章 科舉案(三)(第3/4頁)

“這裏大部分是開元通寶,還有一些官制的黃金白銀,按官家折換,總共十萬貫,我打算存三個月,就在長安取。”

“知道了,賈東主信得過我們,這是我們的榮幸。”馮大掌櫃手一擺,做出一個請的姿勢,“來!咱們去裏面談談細節。”

……

由於今天是科舉第一天,為了不影響考生發揮,除了吏部和禮部的官員,其他百官都放假三日,當然,各省台都有留守值班的官員,並不會因此而使朝政癱瘓。

李清今天也在戶部,一般的言,戶部只是負責制定政策,批轉文書、稽核帳表、下達指令之類,而具體事務的執行機關則是下面的太府寺、司農寺、鹽鐵監等等卿監部門。

李清是戶部侍郎,相應的工作更加清閑,只對各司報上來的重大事情進行審批,然後再報尚書省左右丞鉤稽,再報到左右相審核,最後才到皇帝處,所以一件大事要經層層審批、把關極嚴,這便是大唐嚴密的審批、勾判體系,在這種體系下,大多不會出現象用屁股來決策等瀆職性的決策失誤事件,當然,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決策一件事的耗時太長、行政效率低下。

李清的辦公之處是一個三進套房,他在最裏間,有一個打雜的司筆左右伺候,中間屋子則一隔為二,各有一名掌管文書的幕僚,外間則是會客室,有時也在此開會。

自從高適出任左藏丞後,李清的幕僚便只剩一人,此人姓陳,約五十歲,開元進士出身,說來也好笑,這人便是太子當初派去沙州監視李清的那個秘書,他早已脫離了太子,因做事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倒贏得了李清的信任,一直便將他帶在身邊。

在唐朝,中了進士後,只是獲得了做官的資格,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為官,很多人等不到授官,便去投奔一些有勢力的權貴,做他們的幕僚,等機會被舉薦入仕,不僅是進士,還有許多有學問、有本事的人,也走的是這條路,比如杜甫投奔劍南節度使嚴武,李白後來投奔永王,而高適則投奔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等等。

此刻,李清正仰躺在椅子上,眉頭緊皺,在他的前面的桌案上放著一份高力士批轉來的內侍省夏季開支預算表,內侍省就是管理宮中事務的機關,而這份開支預算表,說白了,就是來要錢的,宮中要添置夏季用品,但已無錢開支。

李清苦惱地按著太陽穴,他上個月才撥轉了三十萬貫給宗正寺、殿中省、內侍省,養活這幫皇族宗室及李隆基的開支,現在又向他伸手了,可金庫裏哪裏還有錢給他們。

他無奈地搖了搖頭,若是那幫皇親貴族還可以往後拖,但宮中的開支卻不能斷,唯今之計只能從金庫裏先預支一部分錢,待下月鹽稅押解入京後再還回金庫。

這時,陳秘書拿著一份文件匆匆走進來,“大人,這是西市櫃坊剛剛發來的急件,有人一次性存了十萬貫錢。”

自從成立櫃坊後,李清便下了一道密令,凡一次性存錢五千貫以上的,都要上報於他,而萬貫以上,更是要以緊急文書的形式立即報來,他知道自己樹敵極多,楊國忠、慶王甚至李林甫,還有許多眼紅他之人躲在暗處,所以要嚴加防範,不敢有絲毫大意。

“十萬貫!”

這可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李清立即坐直了身子,接過急件翻看起來,從成都來的商人,姓賈,存錢三個月,他的心中立刻劃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他也是從成都來的商人,卻從未聽說過有姓賈的巨戶,再者,做生意最講究資金流動,這一存就是三個月,他真是商人嗎?難道他是姓‘假’不成?

“不行,得看看去!”

他隨手在剛才的開支預算表上簽了字,遞給陳秘書道:“我現在去一趟西市,今天恐怕就不回來了,你將這份文書轉給韋見素,讓他按特殊之事處理,盡量快一點!”

李清一邊說,一邊大步朝外走,他翻身上了馬,在眾親隨的簇擁下,飛速向西市方向奔馳而去。

可惜李清還是來晚一步,當他趕到西市櫃坊時,賈海已經辦妥了存錢手續,走了,錢都一一清點過,並無差錯,百名士兵正小心地將錢搬運到地下庫房中去。

李清來晚一步,他臉色不善,有點埋怨櫃坊中人未能將那姓賈的成都大商人留住,“那個姓賈之人你們可替他畫了像?”給大額存錢人秘密畫像,這也是李清的一個手段,為的是留下直接的線索。

馮大掌櫃向李清躬身施一禮,“啟稟大人,我們已經畫像,只是他當時急著要走,我們留他不住。”

一幅用墨線簡單勾勒的人物肖像放在李清的面前,畫得微妙微肖,李清立即呆住了,他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簡直不感相信眼前所看到的畫像,這不就是海瀾之子,那個逃掉的海中恒嗎?他今天終於露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