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七章 饒樂不饒樂;當爹不像爹(第2/4頁)

如此以來他跑的這一趟不僅沒解決饒樂草原上的紛爭,反倒是往燒的旺旺的火堆上又猛倒了一桶油,他前腳走,草原上後腳就又噼裏啪啦的幹了起來。

趙卿正雖然什麽話都沒留,但他當日會議中的意思已經明白得很了——天可汗指定的下任奚王肯定得是實力出眾的那個。

盡管也有聰明人看破了趙卿正這番做派背後的意思,但情勢到了這一步時已經是陷入了身不由己的不可控制之中,五部首領裏無論那一個都已經是退無可退,也都不想退。

趙卿正這次回長安時沒帶張亮同行,他跟其他一些人一起留了下來,他們要在這裏等著新任的朝廷正使到達,並在這位正使宣布下任奚王人選後為新任饒樂大都督布置接位及王爵受封典禮。

作為駕馭屬下的手段,歷來的上位者都會有意識的保持手下各方勢力的實力均衡,李延吉在位時也不例外,如此以來他猝死時的五部奚在實力上也就差距不大,這樣的紛爭鬧騰起來才叫一個厲害,誰也不甘心卻誰也吃不了誰。

前後綿延半年多,經過爭鬥與分化好容易從五家優勝劣汰到了兩家,但饒樂草原的局勢就此卡在二進一上陷入了僵局,前有幹旱的波及後有持續的內鬥,李延吉之死後的饒樂草原到了現在這個地步時實已是精疲力竭。

正在這邊局勢僵持之時,天可汗的第二位正使終於“風雨兼程”的到了。

這位大人到達饒樂廣泛的拜訪了諸位長老及部族首領後,大聚眾人於饒樂都督府宣布了天可汗的聖旨,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這位新任奚王並非是在這半年紛爭中拼殺出的兩強中產生,而是那已被淘汰的三部族首領之一。

這道聖旨背後的意思張亮很清楚,聖旨宣讀後饒樂草原的局勢也果不其然的分裂成了三個部分,朝廷可謂是很好的利用了因李延吉猝死而得以插手饒樂事務的權力,但這段時間一直呆在此地的張亮卻是隱隱擔憂著一件事:以饒樂如今主弱臣強的情勢來看無疑是危險到了極點,一旦此間有事的話,以大唐如此紛亂的朝局可有能力迅速幹預?

既然是天可汗指定的新任奚王人選,那道聖旨本身就是朝廷給予新任奚王的背書,保證其權力地位的背書,一旦他被人從王位上掀下來的話,連帶著大唐朝廷及天子的威權都將在北地遭受重創,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可不是僅僅只有一個奚族,從這一點來說,方今朝廷的這一舉措實在是雙刃劍般的弄險之舉,在饒樂草原紮下釘子的同時也將自己逼的再無退路。

朝廷內鬥未已,如今又在饒樂埋下偌大一個隱患,當今陛下是一心求退,此事自不可能是出自他的授意,那這個安排究竟是出自鎮國太平公主府還是東宮?不管是誰做的這個決定,可又準備好了後事的因應之策?

腦海中不由自主想到這些的時候,即便是眼前如此雄渾闊大的美景也無法消弭掉張亮心中的那一抹沉重,操之過急,操之過急了呀!

正在張亮感嘆之時,隨行而來的從人策馬過來稟說行程已至龍門草原,若是快馬趕路的話,三四日之間便可抵達龍門縣城。

聽到這個消息張亮神情一振,撥轉馬頭便往禮部王侍郎車駕而去。

對於張亮的出身背景王侍郎自然清楚,是以對他改道龍門縣盤桓數日的請求含笑以應,只囑著在抵京之前跟上大隊即可。

當下這支隊伍便有了一個小小的分流,鴻臚寺大隊人馬在王禮部的帶領下由龍門草原繞過龍門縣城前往鎖陽關,而張亮一行三人則快馬徑奔縣城而去。

……

唐縣尊的父母家眷到龍門了!近日以來,龍門縣城內外直至東谷,百姓們議論最多的就是這個消息。

之所以對這個消息有如此之多的議論,一則是因為唐成是如今龍門縣中當之無愧的焦點,百姓們喜歡對所有與他相關的事情津津樂道;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卻在於百姓們樂於將此視為一個信號——縣尊大人將在龍門長期坐堂的信號。既然他能把家眷從幾千裏外的山南東道接過來,那還會像以前那些走馬燈似的官們兒一樣幹不到一兩年的就走?

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龍門縣有了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根子在哪兒大家都清楚,現如今不僅是那些個正在往此遷居的九姓胡人,龍門縣原有百姓也都怕縣衙裏突然又有什麽人事變動,把個唐縣尊給弄走了。

在這麽個背景下,唐張氏等人的抵達在龍門縣中就有了遠超出家人團聚的意義,說一聲整個縣治人心為之一穩也毫不過份,是以百姓們才會如此熱衷於用歡喜的語調四下裏議論這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