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禦前真言,東宮定(第3/4頁)

“東宮虛懸,並非長久之計。因此去年李瑛被廢之後,朕暗察諸皇子心性,已經擇定了東宮人選。忠王李玙,忠厚仁孝,又乃是慶王之外最年長者,因而朕已決意,立忠王為東宮儲君。”

此話一出,幾位尚書頓時面色各異。吏部尚書李暠是眾人之中最年長又資歷最深的,聞言只是微微一愕便恢復了正常。戶部尚書席豫早年曾任吏部侍郎,在尚書省年限最長,可正因如此,他深知李林甫乃是最最力挺壽王李瑁的人,天子甚至在武惠妃故世之後追封其為皇後,極盡哀榮,如今卻偏偏冊封忠王為太子,著實令人出乎意料。至於禮部尚書杜暹卻老神在在,仿佛根本不在乎儲位歸屬,當過宰相在外兜兜轉轉一圈又回朝的他早不在乎這些爭鬥了。

而裴耀卿自從張九齡被貶之後,業已心灰意冷,除卻少數時候建言一二,大多數時候都幹脆自娛自樂不問外事。可即便是他,此刻也不禁斜睨了李林甫一眼,暗想機關算盡一場空,李林甫又會是什麽感受?

李林甫如今兼領兵部尚書,而牛仙客兼領工部尚書,再加上裴耀卿,除卻無足輕重的刑部尚書之外,可以說該到齊的人都到了。不論各自心思如何,此時此刻,眾人齊齊行禮應下,李隆基便宣召中書舍人知制誥前來,當場擬定制書,又命裴耀卿領銜議定冊封太子的諸多儀式。等到這些都安排妥當,他方才仿佛毫不在意地開口說道:“壽王妃楊氏自從適壽王之後,一直體弱多病,朕已經命人送她回玉真觀靜養。”

此話一出,下頭方才是真正面色各異。之所以除卻李林甫之外,人人都認為壽王李瑁乃是儲君的不二人選,最大的緣故就是天子近來常常召見壽王妃楊氏。如今天子不但冊封了忠王李玙,而且還把壽王妃楊氏送回了玉真觀靜養,一眾大臣不禁生出了一個念頭。

莫非之前這將近一年以來,天子都是在用障眼法?如今既是儲位已定,看似愛重壽王妃楊氏這點偽裝也就可以毫不留情地撕了!

覺察到眾多觀察自己的目光,李林甫心中哂然,卻仍是不慌不忙。當隨著眾人一塊告退出了興慶殿後,他信步回到中書省,在這一道中書舍人知制誥在禦前親擬,即將發往門下的制書上蓋了自己的印章,隨即自言自語地低聲說道:“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忠王如若成為太子卻依舊不結勢力,那麽,這個太子只會比李瑛更窩囊,而且未必就真的能夠太太平平一輩子;而如果他陰結勢力,有他李林甫在,便等著被剪除羽翼打回原形吧!總而言之,這是一場比誰能熬得過誰的持久戰,好在他李林甫還不過五十出頭,年紀只比當今天子大兩歲!

當冊立太子之事經由制書迅速從宮裏傳到了宮外,第一時間抵達了當事者忠王李玙的耳中時,他竟是拍案而起,怒斥那欣喜若狂的內侍道:“胡言亂語,外頭這些以訛傳訛的話你也敢相信!”

忠王妃韋氏見李玙怒急上來,竟是要當場發落人,趕緊上前將其拉開,復又用眼神將那內侍屏退了,這才勸解道:“縱使真是傳錯了,也犯不著發這麽大脾氣。”

“慶哥那是個不管不顧無所謂的,甚至連太子阿兄的子女也全都交給他養育了,足可見陛下立誰都不會立他。而十八郎有多受寵,這些年你也看到了,若是有人以立長為由,把我推出來,我有幾條命夠折騰?”李玙心煩意亂地坐了下來,突然捏緊拳頭在案上重重一捶,“當年太子阿兄因為有趙麗妃在,也曾經風光無限,至少是在阿爺心目中有地位的,可我呢?阿娘故世多年,甚至連個正式的封號都說不上,我算什麽!”

忠王李玙在諸皇子之中並不突出,只是占了個年紀大的光。韋氏雖出自京兆著姓,父親曾經官至刺史,姊姊則是已故惠宣太子妃,也就是曾經的薛王妃,可也同樣擔驚受怕多年。李隆基對自己的嫡親兄弟素來防範極嚴,除卻寧王李憲以無比的謹慎始終屹立不倒,岐王李範因為不夠謹言慎行,幾次三番受到敲打,早早就過世了;追謚為惠宣太子的薛王李業當年也因為交遊不謹,連累得王妃韋氏的弟弟,也是忠王妃韋氏的弟弟韋賓被杖殺,就連薛王妃都嚇得待罪家中,以為必定會被廢黜妃位,等李隆基寬赦之後方才松了一口氣。

如今唯一聊可欣慰的是,韋氏的兄長韋堅因為精明能幹,仕途一直走得頗為順利,如今已經官至長安令,一方主司,家中上下倍覺榮耀。在這個節骨眼上,倘若來一趟錯傳聖意的事,那可就什麽都完了!

韋氏這才覺得有些後怕,但還是勉強笑道:“這樣的大事,該當不會瞎傳一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