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一鏡激起千層浪(第2/3頁)

所以,想到即將回歸長安那浩浩蕩蕩的一行人,李瑛心中生出一絲驚懼,可轉瞬想起路上的戒備只會比宮中更森嚴,他嘆了一口氣後,不禁壓低了聲音問道:“你覺得,若是惠妃真的有所算計,我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何?若是讓阿爺知道惠妃想他死,也許就可以除掉這樣一個大敵!”

盡管他有時候真的很盼望李隆基就這麽一命嗚呼,可他還沒有弑父弑君那樣的膽量,也下不了那等陰毒的決心!

這一夜,薛銹直到宮門下鑰之前方才匆匆離開,他這位駙馬在太子那兒逗留了這麽久,自然有人密報武惠妃。即便商談了什麽事沒人知道,但這並不妨礙武惠妃在天子枕邊傾訴太子的敵意和詆毀。這些話李隆基早就聽得多了,只是挑了挑眉便信口說道:“等回了長安,讓他住得遠些就是了!”

杜士儀敬獻一面寶鏡,激起無窮波瀾,李林甫固然在宮中內侍面前表示加恩朔方並無不可,但暗地裏卻是皺足了眉頭,因為他有些鬧不清楚,杜士儀這只是單純的按照天子心意頌聖逢迎,還是另有別圖。一直以來,杜士儀通過各種言行舉止樹立起了相當正面的名聲,直諫、敢言、能幹、忠誠……否則也不至於像宋璟和韓休這樣以耿直出名的人對其嘉賞不已。所以,如今一下子這樣急轉彎,他頓時有些措手不及。

可惜他密請了眾多通曉古物的人查驗,硬是沒有查出那古鏡的破綻來,甚至連朔方那兒打撈的種種細節都清清楚楚,他也只能打消彈劾杜士儀造假媚上的打算。可即便如此,眼看杜士儀是奏一件準一件,朔方經略軍中曹相東那三將竟是難以招架,他仍是不得不生悶氣。尤其得知千秋節頒賜給四品以上官員的鏡子中,天子欽點了一面揚州所制最上乘的金鏡賜給杜士儀,同時賜錦袍一襲,寶劍一口,他就更郁悶了。

不過,李林甫素來不是小有挫折就後退的人,既然已經入主政事堂,最大的敵人究竟是何方,他卻還分得清楚主次。當初他拜相時,張九齡曾經堅稱不可,他入政事堂之後猶如沒事人似的,在張九齡和裴耀卿面前恭敬謙遜,漸漸使兩人不再防備他,而通過揣摩上意,李隆基對他卻日益寵信。如今覺察到李隆基對張九齡已經容忍到了極限,他便將注意力從朔方暫時收回,全心全意準備打好自己的關鍵一戰。

對於獻上一面太上寶鏡之後,長安城中的種種反應,杜士儀通過鮮於仲通和固安公主,即便不能了若指掌,卻也約摸了解了大概。接到天子頒賜的那面銅鏡和錦袍寶劍,他在次日便服錦袍佩寶劍接見了不少文武,予人聖眷正隆的印象,至於那面銅鏡,他則是命人懸於節堂之中,以示明鏡高懸之意。只不過,對於天子甚至要因此蠲免朔方賦稅,卻被張九齡諫止,似乎因此對張九齡頗有微詞,他就不得不暗嘆這有時候做事沒辦法面面兼顧了。

張九齡加上裴耀卿,一個中書令一個侍中,卻還每每讓李林甫占據上風,就算沒有他這一次的突然摻一腳,某些事也只是時間問題!

雖說如果沒了張九齡裴耀卿,朝中便是李林甫的天下,屆時他在朝中便無人可以倚靠遮風擋雨,但只要能夠斬斷武惠妃這條李林甫伸在宮中的最堅實也是最長的觸手,他便還能保有一定的勝算。畢竟,諸如眼下漸漸走紅的禦史大夫李適之等輩,他根本不看好他們能夠扛住李林甫了,更何況他和這些人也沒什麽關聯,這時候再去交接只會給自己惹麻煩。可是,既然張裴二人只怕是罷相倒計時,他就不得不預作某些打算了。

這一天,他難得閑暇休沐兩日,而女兒杜仙蕙正好從一場持續已久的風寒中恢復了過來,他便攜妻帶女來到了靈州城西面賀蘭山麓的會盟台。

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便是在此大會諸部,接受了天可汗的稱號。如今,昔日的高高土台在風吹日曬雨淋之下,已經不復昔日巍峨光景,但這並不妨礙杜士儀為妻兒講解那時史書上記載的盛況。至於史書不記,只有不少筆記劄記中悄悄留下的那些故事,他也繪聲繪色地講了一遍,到最後就只見杜廣元滿臉憧憬,而杜仙蕙則是懵懵懂懂。

就在杜廣元領著杜仙蕙到處走走看看滿臉好奇的時候,王容突然出聲說道:“杜郎,有一件事我想和你商量。”

“嗯?”

“我打算送蕙娘回長安。”

這個突如其來的話題讓杜士儀登時大吃一驚。而王容則是直視著杜士儀的眼睛,直言不諱地說道:“蕙娘到靈州這才幾個月,就已經生過兩次病了,雖然所幸都沒有大礙,可靈州風沙太大,一到冬天更是冷得鉆心,她年紀太小了,恐怕捱不住。蕙娘體弱多病,我打算把她送去長安玉真觀,也好讓阿姊和無上真師叔多個慰藉。至於幼麟,反而有一股從娘胎裏帶出來的壯健,吃得下睡得著,而且男孩子從小吃點苦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