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國之支柱(第2/2頁)

茶引司是杜士儀主持成都兩稅之後,第一件真正做成的事,因而,此番上書,也是為了謀求出長安往雲州任職之前,把這麽一件事漂漂亮亮做一個總結。知道李朝隱的性子是公義大於私誼,得到了支持的他並未登門稱謝,而是仿佛沒有這麽一回事似的。與此同時,察覺到了李元纮對自己的態度冷落極快,以至於中書省的其他人都有所察覺,他面上安之若素,心中卻不禁哂然。

李元纮興許有清儉之名,興許有剛正之稱,但在相位上碌碌無為,別說和姚崇宋璟張說相去甚遠,甚至還比不上張嘉貞!就看他用自己,只是為了和杜暹的爭鬥中占到上風,便可見一斑。區區冷遇而已,他又有什麽受不起的?

盡管李元纮因為杜士儀竟然舉薦宇文融而心存不待見,杜暹又對杜士儀素來不以為然,但茶引法關乎重大,接連兩年的茶引所得頗豐,又是制蕃之道,李隆基對此卻重視得很,除了政事堂集議,他還屢屢招來宋璟張說這樣已經罷相卻還頗得他信任的老臣商量。可讓李元纮杜暹跌破眼鏡的是,一向剛正的宋璟固然一直都對杜士儀支持得很,就連和杜士儀常有不對付的張說,在聽到杜士儀舉薦宇文融的消息之後,卻仍舊對茶引法表示了堅定的支持。

再加上一個源乾曜,如今主持戶部的王晙,主持兵部的張齊丘,即便李元纮和杜暹乃是現任相國,不得不別別扭扭地表示了支持。

王晙與張嘉貞張說都不那麽對付,當日在幽州和杜士儀結下的也並非善緣。但他久在朔方,深知為了保證互市而要消耗的絹帛是一個多麽可怕的數字,故而能夠用茶葉這種作物代替絹帛,他自然覺得這是長遠之計。而張齊丘卻是因為固執得連自己都沒什麽辦法的兒子張豐張九郎,在最初勒令本家所用的佃戶不準種茶之後,時隔一年,卻也幾乎全盤放松了禁令。如今,吳縣種茶面積已經擴展到了數萬畝,比從前何止陡增一倍?

茶之一物,遲早會變成另一種國之支柱!

宋璟張說,張齊丘和王晙,盡管如今身上都有官職,但都處於榮養的元老狀態,因而議事後從宮裏出來,杜暹和李元纮兩個人誰也不看誰,各自回中書門下,只有源乾曜這個侍中笑吟吟地送了四人一程。到宮門的時候,源乾曜突然一手拉著張說的袖子,低聲問道:“燕公何時變性子了?”

源乾曜和姚崇、張嘉貞、張說、杜暹、李元纮總共五個宰相搭過档,縱使有過小小的角力,但大多數時候他是老好人,縱使張說吃過苦頭,對於其卻也說不上什麽惡感。尤其是這會兒源乾曜臉色和煦,張說在怔了片刻後,便苦笑了一聲。

“當初為了宇文融和杜君禮相惡,乃我最大的失算!而鄙薄宇文融卻又不重視宇文融,方才有我之敗!至於茶引法,本為安撫番邦的善法,我如若因私廢公,豈不是對不起自己秉政的理念?”

張說第一次是因誅除太平公主的從龍之功拜相,第二次是因為在西北的軍功拜相,身為號稱燕許大手筆的文壇名宿,他對於軍事的敏銳觸感不但在源乾曜之上,甚至還在姚崇宋璟這兩位名相之上。所以,他對於開邊一直不以為然,開邊容易治邊難,而用茶葉和蕃,比子女玉帛可要合算多了!

因此,當他別了源乾曜,回自己的燕國公宅時,面上不禁露出了深深的悵惘。

王翰又不是口風緊的人,他在宮裏也有一兩個親近的內侍,又怎會不知道,當初自己落難的時候,王翰四處奔走,還是杜士儀的妹妹妹夫為其指點迷津,這才有高力士的獄中探視,而後君前陳情,他總算是罷相了事,沒有性命之憂?如今杜士儀雖官位還低,但根基已成,這茶引善法只要能夠推行下去,異日必定會國之支柱,反對者日後只會被人覺得是因私害公。只可惜,他這醒悟得有些遲了。

就當茶引法之事鬧得沸沸揚揚之際,一則急訊倏然傳至了長安。

固安公主在回程入雲州境內之後遭遇馬賊劫殺,一行人多有死傷,固安公主亦是受了傷,暫時返回馬邑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