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拿人和蕃不心疼(第2/2頁)

因為固安公主的先例,對於拿宗室女,甚至宗室女的女兒去和親,杜士儀一直心中不齒,此刻聽劉燁這麽說,他不禁暗嘆李隆基總算是又英明了一下。誰知道,劉燁下一刻竟說出了一番讓他大吃一驚的話。

“不過,鴻臚寺曾有人對陛下提出,固安公主雖因前事和李魯蘇離婚,但陛下既然又賜婚了李魯蘇一位東光公主,固安公主又有定奚之功,如今公主封號未去,何妨令其和蕃突厥?以公主之能,必然能令突厥與大唐更為友好。”

聽到這裏,杜士儀簡直對那位提議的鴻臚寺官員怒到了極點——不知道體恤固安公主先後嫁給兄弟兩位奚王,甚至還阻止了奚族投向突厥,結果反而險些被王皇後和藍田縣主一再算計也就罷了,竟然還要讓這位好容易才能過上清凈生活的公主再去和蕃突厥?

他一時沒按捺住火氣,竟是冷冰冰地說道:“此人倒是會算計,也不知道他家中可有女兒,可願意送去和親突厥?”

那位提議的官員只是鴻臚寺的主簿,如今也調去了別處,因而劉燁聽到杜士儀這刻薄的評語,有些尷尬地笑了笑,卻沒替對方辯解。自從漢時有和親以來,官場民間對和親的看法從來就不是一邊倒的。尤其每次和親都要帶去大量財帛,是否能抑制住那些和親番邦的貪念卻還未必可知,更何況,歷來和蕃公主,幾乎就少有長壽的。那位固安公主二嫁兄弟,又因為嫡母不懂事而離婚遠居雲州,這就已經很可憐了,那位主簿還真是拿人和蕃不心疼!

心裏存了這麽一樁讓人噎得慌的事,當來到洛陽宮宣政殿向李隆基復命的時候,杜士儀的語氣不知不覺就有些硬梆梆的。李隆基何許人,當即敏銳地察覺到了。他卻沒想到杜士儀是因為別的事而心中有氣,眉頭一挑徑直問道:“怎麽,是那突厥使臣出言不遜?”

杜士儀不想李隆基有此一問,隨即便醒悟到是自己把情緒帶到了這裏,平復了一下心情便長揖說道:“不,是那突厥使臣替其可汗求婚公主。”

“又是求婚公主。”李隆基有些懊惱地眯起了眼睛,突然想起杜士儀平素很有些見解,便若有所思地問道,“依杜卿看來,朕當應允否?”

“突厥反復無常,陛下不當應允。”

杜士儀想也不想地答了一句,見李隆基犀利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臉上,他就坦然答道:“臣在成都時,曾經見過吐蕃的那囊氏尚青,後又將其護送上京,陛下應該還記得這麽一回事。”

看到李隆基輕輕頷首,他又繼續說道:“那囊氏尚青能夠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語,據他說來,是因為曾經從學於金城公主。金城公主自從嫁到吐蕃之後,雖有單獨的營帳和隨從,然則吐蕃豪族倚仗聲勢,再加上她嫁過去之後,西線大唐對吐蕃也有過戰事失利,她的處境並不容易,一度曾經生出過東歸之意。而且,她雖為天朝公主,陪嫁又遠比吐蕃的聘禮來得豐厚,但在吐蕃人看來,付出了聘禮,那麽贊普娶回來的女人便和大唐再不相幹,想如何便如何。”

這些話,一大部分是尚青所述,一小部分是杜士儀自己的分析,至於吐蕃婚嫁的習俗則是蜀地很多人都知道的。因此,趁著李隆基面露斟酌,他便誠懇地說道:“更何況,吐蕃也好,突厥也罷,族中不講禮教,以實力為尊,部將殺可汗此等逆舉比比皆是,尤其是突厥。奚族契丹之中,眾多部族頭人心向突厥,倘若大唐妻之以公主,會不會讓他們覺得,如此就有了冠冕堂皇投靠突厥的理由?”

前面那些理由李隆基聽來不過是迂腐的書生之見,但最後一句話,作為天子的他卻聽進去了。只不過,當著杜士儀的面,他只是不置可否地說道:“杜卿所言,朕都知道了。將絹帛換成茶葉,對於國庫的壓力便要減輕許多,此皆是你勸茶之功。茶引司之事若你還有什麽建議,盡管上書對朕說來。而梅祿啜倘若對市茶還有什麽要求,都由你負責接洽。”

“臣領命。”

等到杜士儀告退而去,李隆基方才露出了一個笑容。

年紀輕輕卻又能幹非常,此等臣子並不好用。不過沉穩之外,這杜士儀總算還有些年少意氣和迂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