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0四章 長征(四)

何的加入,對於劉+而言,無疑至關重要。/首/發

這是一個統籌規劃的天才!劉+的手底下,如今也算是人才濟濟。可總體而言,長於陰謀的人多,精於謀略的人多……可是在內政方面,卻是人才匱乏。屈指算來,也只有曹參能上得了台面。李成在扶蘇手下也當過舍人,多多少少能算上一起,除此之外,就選不出人了。

叔孫通是個學者,能成為優秀的幕僚,但是不能獨當一面。

這一點,叔孫通自己也清楚。所以他從不在樓倉內部的建設上發表什麽意,大都是遊走邊緣。

在巴蜀的審食其、周昌,也都不錯。

可畢竟要打理蜀的基業,很難抽身出來……

以前,只樓倉小小一城而,最多在加上徐縣這一地。

劉+還不會得太緊張。可將來要在九原郡站穩腳跟,僅四十四個縣城,就足以讓人頭疼。

大局上的控制,曹參終究差了一。

用劉+前世的話來說,是格局小了一點。他是個做實事的人,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執行者。

而蕭何呢。則是規劃!

這就是蕭規曹隨地來歷。不僅僅是蕭比曹參年長。而是兩個人地格局差距。

蕭何一接手。立刻就指出了劉+早先制定地撤離計劃中。存在地問題。並且迅速進行調整。特別是把先前地百姓自行解決夥食地規定。變成了統一發放口糧。對於這個決定。劉+很不理解。

“君侯。您手中能有多少糧食?”

“這個嘛。是由老曹管理。應該足夠食用了吧。”

曹參在一旁點了點頭。表示劉+沒有說錯。

蕭何笑了,“老曹所說的足夠,只是相對於從樓倉撤離時的人數而言。君侯從樓倉撤離時,共有一萬六千人相隨,這裏面包括了四千臨時征召地護隊。除此之外,尚有騎軍一千一百人,戰車百零三乘,不足兩千八百九十七人,共五千四百一十四人。老曹,我說的可正確?”

曹參說:“沒錯。”

“駑馬一千二百匹,牛九百二十一頭……”

蕭何侃侃而談,把劉+手中所掌握的力量,如數家珍般的報出來,讓劉+不由得暗自佩服。

這可是快五十歲的人了,記憶竟然如此驚人。

只一個晚上,所有的資料都記在了腦中。

蕭何說:“可問題是,君侯一路北上,這個人數肯定要有變動。死傷難免,這個可以暫不考慮,那麽慕名而來地人,又該如何處置?沛縣,會增加一萬多人,原武會有三千余人……這個數目加起來,君侯手下就有三萬百姓相隨。除此之外,從巨野到頓丘,還會有流民不斷加入。”

“哦?”

蕭何正色道:“君侯撤出樓倉,其實也將引發出更大規模的戰爭。要知道,泗水郡已經耽擱了兩年農時,若繼續耽擱,就算是楚軍得了樓倉,也支撐不了多久。所以,項梁一定會想方設法,盡早把戰場轉移,以保證其後方的糧道不絕。那麽,他會向何處轉移?君侯想過嗎?”

劉+眉頭緊蹙,輕聲道:“若我猜測不錯,應該是想薛郡、碭郡、濟北、潁川轉移吧……”

“正是!”

蕭何說:“大戰一起,必然會讓許多人流離失所。青壯尚可加入軍中,那麽老弱病殘,婦女童子,又當如何?君侯一路北上,不可避免地會有人希望加入,不為別的,只求一口飽食。

那麽,君侯能拒絕否?”

劉+面頰抽搐,苦笑一聲,“只怕很難。”

“呵呵,這不是什麽婦人之仁,而是為君侯留名。所以,君侯不管是否願意,都必須收留。

那麽,現在的糧食,就明顯不足了……

蕭何做了一個簡單的計算,自巨野開始,我們一路北上,至北廣武城止,數千裏路途,需通過六個郡,一百零三個縣城。如果每個縣城有五百個流民投靠,那麽到達九原郡,君侯有多少人?”

劉+粗略一計算,不免嚇了一跳。

如果按照蕭何地說法,自己抵達九原郡的時候,麾下幾近十萬民眾。

“君侯可能會認為蕭何這樣計算,會比較誇張……但有備無患,未雨綢繆,總比到了事前再去想辦法好。”

“先生所言極是。”

“況且,君侯收納流民,與君侯有莫大的好處。

嘿嘿,這一路北上過去,君侯仁義之名,天下還能有誰人不知?即便將來諸侯嫉妒,也許謹慎小心。

只不過,這樣一來,君侯的壓力,卻要增加許多了。”

仁義之名!

劉+突然想起了三國演義中,諸亮對劉備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

再不濟,也要占居個人和的名聲吧……

“先生所言極是!”劉+一咬牙,心道:麻煩就麻煩吧,為了這該死地仁義之,可拼一拼。

“就按照先生所說的去做……老曹,你協助先生辦理此事,我另外再抽調小豬和任大哥兩部兵馬協助。恩,還有李成吳辰兩人,全都聽從先生地調派。此事,我就著先生全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