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一動不如一靜 ( 5836 )

評二年正月裏,董俷在歷時近四個月的血戰之後,回

眼前的陽,讓董俷著實的吃了一驚。焦黑的城墻,殘垣斷壁的廢墟,令陽看上去是如此的破敗,那裏還有半點當初繁華東都的景象,就如同遭受了一場災難。

的確,仔細想想,陽還真是一個苦難的城市。

從中平年間開始,黃巾之亂第一次洗掠陽之後,這個古老的帝都,就沒有過安寧。

特別是在漢靈帝駕崩後,整個陽屢次遭受兵禍。

先是何進的奪宮之戰,而後是十常侍之亂。接下來,又有董卓和丁原的一場大戰。

數次動蕩,讓陽人心不穩。

許多人看出世道不太平,紛紛的南遷,往荊襄、揚州等地遷移,使得陽人口大減。

但,這些災難都沒有讓陽元氣大傷。

真正的災難,就是不久前的那一夜突如其來的大火,且不說有多少人葬身於火海,但只是那些幸存下來的人們,一個個也是人心浮動,燥燥不安。更可怕的是,薰卓在暴怒之下,對陽大戶、世族的一番清洗,著實讓人們感受到了恐懼的氣息。=[=

而那些豪門大戶,更因為董卓的一句話,十亭損了八亭,剩下的,也是終日惶恐。

薰俷這次回陽,並沒有通知任何人。

一行人悄悄地自德陽門進入。但見街道上冷冷清清,滿目瘡痍,到處是被燒焦的廢墟。

怎麽會是這樣?

雖然董俷知道陽起了大火,可沒有想到這一場大火,居然會造成如此可怕的結果。這那裏還是記憶中的東都,分明就是……分明和剛經歷過大戰的陽沒有差別。

遠處。一群童子無憂無慮跑了過去。

他們歡蹦亂跳,一邊唱著民謠,一邊拐入了小巷中。

薰俷本來也沒有注意這些童子,可是當他聽清楚了童子們的歌聲,不由得激靈靈打了一個寒蟬。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薰俷忍不住啊地一聲驚叫,身後的任紅昌和董綠被嚇了一跳。

“相公。你怎麽了?”

薰俷驚恐的指著那些孩子消失的方向,厲聲喊道:“成蠡,把那些孩子給我叫回來。”

誰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

成蠡帶著人,催馬沖了過去。

片刻之後,他苦著臉回來,“主公,那些小孩兒不知道拐去何處了,看不見蹤影。”

“相公,你究竟是怎麽了?為何臉色如此難看?”

薰俷二話不說,催馬往迎春門方向急馳而去。身後眾人莫名其妙。緊隨薰俷而行。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

演義中,董卓兵敗虎牢關,退走長安,如果說是因為這民謠所致,肯定有些誇張。但不可否認。這一首民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薰卓的判斷,導致最終撤離。

當年聽評書的時候,董俷並沒有覺察到這個決定有什麽不對,甚至覺得,這是上天的安排。

可是來到這個時代,學過兵書,讀過諸子典籍。董俷的認識,已經有了改變。

如果當年董卓不撤離陽,那麽三國格局是否會形成,還是另外一說。虎牢關之戰就算是失敗了。憑借那雄關,絕對可以抵擋住諸侯地進攻。撤退,等同於向諸侯低頭認輸。即便如今諸侯已經慘敗,薰卓如果離開了陽,依舊會有嚴重影響。

薰俷血戰陽,為的是什麽?

不就是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嗎?

也許在別人看來,長安是漢高祖的風水寶地,但對於董家而言,將會是一個墳地。

薰俷率眾來到了大宅門外。

“侯回來了,是侯回來了!”

薰俷跳下戰馬,二話不說就沖進了儀門之內。

門口的衛兵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麽回事,董俷已經沖進了大門。

李儒匆匆迎出來,抓住董俷的胳膊,興奮的說:“西平,你回來怎麽也不通知一聲?”

薰俷陰沉著臉,“姐夫,剛才我在街上,聽到有童子歌唱民謠,是怎麽回事?”

“民謠,什麽民謠?”

李儒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疑惑的看著董俷問道。

“就是那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

李儒一把捂住了董俷的嘴巴,輕聲道:“西平,切莫說這個,嶽父還不知道此事。”

“究竟是怎麽回事?”

李儒正要開口解釋,這時候董俷回來的消息,已經傳遍了大宅門。

薰卓在蔡|.=.

董俷,立刻流露欣喜之色。

“可是我兒回來了?”

薰俷只好放開了李儒,快步上前,推金山倒玉柱一般地向董卓行禮。

看見董俷,就好像看見了年輕時候的自己,董卓樂得合不攏嘴,連連說道:“我兒起身,我兒起身。”

說著,拉著董俷的手,上上下下的打量。

許久之後,從口中吐出一句:“西平,你可是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