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赴已吾 ( 5400 )

歷史上關於蔡文姬的出生說法並不統一,歷史越久遠,那麽人物的出生也就越混亂。有的史書上記載蔡文姬出生於公元178年左右,但也有的說蔡文姬生活的年代是在公元162年以後,在下不是歷史學家,無法考證。

不過既然是在下來寫這部小說,當然選擇和這部作品最為符合的記錄。

所以我懸在了蔡文姬的出生時間為公元162年以後,比董俷的年紀大約大兩-三歲,也就是公元166-168之間。

以上就是在下的答案,如果您不滿意,在下也無能為力。

還有一句話,有疑問或者建議,在下很樂意聽取。但如果是在書評區裏無理取鬧,在下的態度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律無視。在下的作品寫的好與壞,能否有今日的成績,不是你們一兩個人說了算,而是大家說了算。還是那一句話,不喜歡看,您走人,在下沒有哭喊著去哀求您觀賞閱讀。就這麽簡單,此後不會再做評述。

——————————————————

顧雍走後的第三天,也就是董俷來到圉城的第七天。

按照早先董俷和劉望的約定,也差不多這兩天他會帶著典韋一起來圉城和他相聚。

說心裏話,董俷有點想念劉望了!

一方面是渴望能早點見到典韋,另一方面卻實在是有點受不了這圉城枯燥的生活。

蔡邕忙於應酬那些名士,每天早出晚歸,很少有在家的時候。

更不要說提點董俷的學問,有時候一天下來,都未必能說上幾句話。而那部《史記》,董俷讀的快要吐血。以前他學習,都是讓別人讀給他聽。好像那部伏波兵法,就是先由成方讀解,而後由綠漪誦讀。待到已經明白了一個輪廓,才自己看。

這有助於他的記憶和理解,董俷後來才明白,蘇秦為什麽能把一部鬼谷子苦讀好多年。漢語博大精深,成字載於書上的,不過幾千字而已。如何用最少的語言,來包容最多的含義,古人著書的時候都會反復推敲,哪怕一個字也會耗費多年。

這也就形成了古漢語獨特的微言大義。

一個字,包含了多重意義。如果不反復的聽、記、閱讀、理解,根本無法弄明白。

伏波兵法還好些,主要是記述馬援一生的用兵心要。

可那《史記》……

董俷覺得,就他那點墨水去理解《史記》中的博大精深,顯然是還差的太遠。黃劭有時候會為他解釋一番,可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那部《尚書》上面,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董俷跑過去請教一次兩次,雖然黃劭不煩,可董俷卻覺得很不好意思。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黃劭將會成為他的主要謀主。

如今能有機會多學一些東西,對於董俷而言有很大的好處,他又怎能總去打攪呢?

日子就是這樣,在無聊中渡過。

每天除了練武就是啃生澀的《史記》,一兩天還好,時間長了,董俷有點不耐煩。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董俷更加想念劉望。

那是一個能和他說到一起的人,至少在很多方面,董俷覺得劉望能夠理解他的意思。

所以,利用手中的便利,董俷讓蔡府家人打掃房間,等待劉望的到來。

******

站在蔡府的水塘邊上,董俷意外的發現,他好像又長個了。把正在練習猿戲的董鐵叫過來,董俷笑眯眯的問道:“小鐵,你有沒有感覺到,我有什麽變化嗎?”

董鐵瞪著眼上上下下的打量,“主人,還是老樣子啊!”

“老樣子?”

“唔,還有點變化……主人,您臉上的痘痘,好像比前兩天有多了一點。”

那痘痘,說的董俷的青春痘。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細長眼睛一眯縫,“你沒覺得,我好像又長高了嗎?”

上輩子,董俷在二十歲的時候才長到了170公分。可現在呢,八尺身高,可差不多已經接近180公分了。如今又長了個頭,心裏又是開心,又是感到愁苦。

這還不到十四,等成年後,究竟要長到什麽樣子?

董鐵驚叫一聲,歡喜的說:“主人,您要是不說,小鐵還真的是沒有注意。您又長高了。小鐵記得,離開家的時候,小鐵到您的下巴,現在都高出小鐵一個頭了。”

肯定超過180了!

董俷挺了挺腰板,心道:這都快九尺了……老天,這不是再玩兒我嗎?

“小鐵,今天是什麽日子?”

“十月初八!”

“那馬嵩應該已經到河東了吧。”

董鐵掐著指頭算了算,“差不多,按照馬嵩的腳程,也就是這兩天抵達河東。說不定,現在已經見到老主人了呢。對了主人,您讓馬嵩去見華將軍,有什麽事嗎?”

別看董俷平日裏和董鐵嘻嘻哈哈,但是到了正事上面,可一點都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