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動蕩

馬鈞,字德衡,司隸扶風人氏。

史書記載,馬鈞在做給事中的時候,與高堂隆、秦朗爭執古時候有沒有指南車的問題。高堂隆與秦朗都認為,古時候所說的指南車,純熟子虛烏有的事情,然而馬鈞不贊同這個觀點。

後來,馬鈞在魏明帝的旨意下,制出指南車。

他曾見過諸葛連弩,認為諸葛連弩‘巧則巧矣,未盡其善’。並說如果讓他制作的話,可以令連弩威力增加五倍……

時名士傅玄稱贊:馬氏所嘗者巧也,所短者言也。

還說,馬先生之巧,雖古公輸般、墨翟、王爾,近漢室張平子,不能過也。

在《馬鈞傳》中,更有記載說: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

上天賦予一個人某種才華的時候,就會奪取另一種能力。

馬鈞精於機關術,常有奇思妙想,但他的語言能力之匱乏,讓劉闖也感到吃驚。

在召見馬鈞的時候,馬鈞期期艾艾,話都難說的囫圇,甚至常有詞不達意的情況發生。但論及機關制造,馬鈞卻能滔滔不絕,只不過言辭生澀晦暗,哪怕劉闖費盡心思,也只能明白一個大概。

諸葛玲說的沒有錯,這馬鈞的才華毋庸置疑。

但他的語言能力,實在是……一個絕對的技術宅,而且是那種根本不懂得與人交流的純技術宅。這種人,在後世只能做科研人員,絕不可能擔當重任。你讓他改進某項工藝,進行一些創造發明。馬鈞可能會信手拈來。但若讓他獨擋一面,恐怕他會讓一件好事變成壞事。

可即便如此,劉闖對馬鈞還是非常欣賞。

別的不說,這家夥不是穿越眾。卻能夠將八百年後才可能出現的龍骨工藝設計出一個雛形……這樣的天份,絕對驚人。只可惜這些工藝,對於目前而言還略顯高端。以東漢末年的技術,恐怕想要完成龍骨結構的艦船。難度很大,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和制造。

不過,劉闖願意嘗試一下。

有這麽一個近乎於瘋子一樣的天才人物,他怎能不人盡其用?

馬鈞不善言語,不通表達?

這不是問題!

只要能勸說得黃承彥出山,接掌船塢,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說實話,如果是薛州活著。劉闖就算得到馬鈞這樣的人才。也不會讓他去協助薛州。蓋因兩個人的層次。實在是相差太大。薛州等同於一個小作坊的工頭,你給他安排一個院士級別的人物,他根本不知道該如何使用;而黃承彥卻是一個高級管理人員。可以和馬鈞進行更多層面的交流,分工合作。

而且。黃承彥為荊州名士。

江夏本來就是荊州水軍的發源地,黃承彥雖然不好武事,但身為黃氏族人,對艦船事務並不陌生。

薛州,身體力行,與工匠們相處融洽。

而黃承彥卻能夠更為合理的利用人力資源,進行宏觀層面的調控。

在這方面,黃承彥的能力、威望絕對超過薛州,也是石臼坨船塢目前,最為合適的接替者。

不過,想要勸說黃承彥出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諸葛玲道:“不如讓妾身帶叔衡再走一遭孤竹城,勸說黃先生出山。

不管怎樣,孔明和黃家娘子訂下親事,黃先生與夫君也算是一家人,妾身出面勸說,若黃先生有什麽要求,也好說得出來。於夫君而言,也能有一個寰轉的余地,免得把事情弄僵。”

劉闖想了想,頗以為然。

“如此,便煩勞娘子,再辛苦一回。”

諸葛玲欣然領命,第二天帶著諸葛均和馬鈞,再次前往孤竹城。

一晃,諸葛均也十四五的年紀,正好是求學之時。

歷史上,他與諸葛亮耕讀於臥龍崗,尚處於懵懂之中。而現在,諸葛亮十八歲便被劉闖拜將,也使得諸葛均受到極大刺激。和諸葛亮一樣,諸葛均可說是從小跟隨劉闖,雖然不似諸葛亮那樣的緊密,但是對劉闖也極為依賴。他有心向諸葛亮看齊,卻被諸葛玲所勸阻……

論天資,諸葛均略遜色於諸葛亮。

諸葛玲常見諸葛均拿著以前諸葛亮讀過的書籍,愁眉苦臉,便知道,諸葛均和諸葛亮走的路,不可能相同。諸葛亮沉靜而機敏,諸葛均聰慧更善於與人交往。諸葛玲覺得,諸葛均究竟選擇什麽樣的路,還是順其發展。讓諸葛均先入南山書院求學,等他再大些,自然清楚。

對此,劉闖也頗為贊成。

臨行時,劉闖還贈了一口短劍與諸葛均,以資鼓勵。

送走諸葛玲姐弟之後,劉闖這心裏,好像放下了一塊大石。

如果黃承彥願意出山的話,石臼坨船塢便不需要他再去費心,有黃承彥和馬鈞,再加上費沃手中的工坊,相信石臼坨船塢,很快可以在孤竹城形成規模,並且能夠迅速發展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