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臥聲自遠 第七十章 贏家

武德元年十一月初,李密挾大勝宇文化及之勢,意圖返回偃師,攻取東都。

於開封和滎陽軍苦戰半日,被李言慶斬殺。屍首傳告之後,被送往雍丘,葬於妻兒墳塋旁。

大業十三年時,李密收攏了妻兒墳塋。

也許在那日,他萬萬不會想到,自己也會被葬在此地。隨同李密一同下葬的,還有他的弟子,也是他最忠誠的部下,王伯當。當李密和王伯當的墳塋送至雍丘下葬的時候,又使得無數人,感到唏噓。

同日,黑石關守將王伏寶,在黑石關伏擊單雄信,隨後調集鞏縣八千精卒,復奪嵩高縣。

嵩高縣守將牛進達慘敗,率殘兵敗退遁入邙嶺,不知所蹤。

隨後,薛收率部直取陽城縣,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占領了陽城縣。

次日,箕山守將率部歸降,李言慶終於成功的將整個滎陽郡,掌控在手中……

十一月初十,當李密的死訊傳至偃師之後,單雄信在偃師起兵造反,殺魯儒宗,率部歸附王世充。

十一月十五,瓦崗軍右武侯大將軍王德仁在白馬起兵,反出瓦崗,自號順天王。

王德仁起兵之後,立刻就出兵奪取了延津,將李公逸兄弟斬殺。隨後,王德仁試圖攻擊滎陽,但是見滎陽郡兵馬整備,已做好防範,強攻勢必損失慘重……加之汲郡方面傳來消息,由於宇文化及殘部兵出四口關(今山東東阿東北),趁大河尚未解凍,渡河攻取清河郡,並直接威脅平原郡所在。竇建德不敢再妄圖奪取汲郡,於是匆匆忙,派人前往汲郡求和。

而此時汲郡也無力攻擊,於是在論定繁水、堯城兩鎮劃入汲郡治下之後,休兵罷戰。

竇建德,則對宇文化及,展開了瘋狂攻擊……

不過這樣一來,也使得徐世績長孫無忌獲取了喘息之機。徐世績立刻向黎陽倉增調六千精卒,與蘇定方合兵一處,對東郡做出佯攻態勢。王德仁擔心腹背受敵,不得不從酸棗撤兵,屯守延津白馬一線。同時,為了防止李言慶對他不利,王德仁派使者秘密前往東都,向王世充請降。

山東局勢陡然間變得格外復雜,特別是在當初李密的占領區,呈現出犬牙交錯的勢力分割。

只是這一切,與言慶已沒有幹系。

結束了與李密的戰事之後,李言慶第二天就返回管城。

他在管城停留了三天,接見當地縉紳。而後,李言慶開始委派官員,並將滎陽郡一分為二,化為兩州。以管城為治所,設立鄭州,下轄開封、新鄭等四縣之地,以鄭為善出任鄭州太守;而滎陽縣、虎牢關等包括滎澤、圃田四縣在內,則為滎州,以虎牢關為治所,命辛文禮出任滎州太守。

對此,滎陽世胄,並無多少意見……

李言慶又劃分鞏州和陽州,分別有王伏寶出任陽州太守,以箕山為治所,拱衛滎陽南面;以薛收為鞏州太守,坐鎮鞏縣,東面洛陽,虎視眈眈。至此,李言慶治下下轄三郡,共七州四十一縣,自領河南道大行台,自成體系。不過在表面上,言慶依舊表示,不會聽命王世充。

十一月二十日,李言慶率部,還師鞏縣。

————————

王世充絕不可能想到,他的心腹大患,就這麽一下子少了一個。

李密的死,讓他身上的壓力頓時減輕了許多,唯一遺憾的就是,李言慶和李密火並,居然沒有太大損失?這讓王世充很不平衡,在他看來,李密死了,李言慶也損失慘重,才是最完美的結局。

可這世上沒有那麽多的如果!

李言慶不是沒有損失,只不過相比之下,他的損失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最可怕的是,這小子一下子收復了開封、尉氏、新鄭、陽城、箕山五座縣城,完整的控制了整個滎陽。若再算上汲郡得來的兩個縣城,李言慶手中的實力,雖未必能和王世充相比,卻也隱隱有旗鼓相當之勢。這家夥從一個小小的鷹揚郎將,到現在手握數萬兵馬,自號河南大行台,其實力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錯,李密是死了!可這李言慶,似乎更可怕。

好在單雄信投奔王世充,使得王世充兵不刃血,收復了偃師,把東都的大門,重又關閉起來。

隨後,昔日單雄信部將牛進達,帶領一千多殘兵敗將,也投奔洛陽,使得王世充這心裏,多多少少有了一點底兒。王德仁的請降,更使王世充無比開懷。他當下就封王德仁為東郡太守,白馬縣公,並委任王德仁為河南道大行台,以抗衡李言慶那所謂的河南道大行台。

從地域而言,王德仁的河南道大行台,似乎更妥當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