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臥聲自遠 第三十五章 瓦崗興,李當王(四)

滎陽,洞林寺。

楊慶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跪在佛前,虔誠祈禱。

張須陀突然間戰死,對於楊慶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原以為張須陀來了,滎陽就能高枕無憂。不成想才兩三個月的時間,張須陀打了幾場勝仗之後,竟然詭異的戰死疆場。

蟻賊,竟強大如斯?

那張須陀的能力,在齊郡等地已得到證明。

從大業七年王薄造反,到後來他前來滎陽任職,多少了不得的英雄好漢栽倒在張須陀面前!

王薄、郝孝德、左孝友、盧明月……

這麽多英雄都不是張須陀的對手,可張須陀卻戰死在滎陽。這是不是說明,瓦崗軍的實力,已經到了無法抗拒的地步?楊慶膽子小,雖貴為郇王,卻沒有身為宗室的覺悟。當張須陀戰死的噩耗傳至滎陽,楊慶第一個反應,不是要為張須佗報仇,而是考慮著是否該投降?

他甚至盤算妥當,一俟瓦崗軍攻破虎牢關,他就獻出滎陽郡。

到時候他也不準備再叫楊慶了,學那李言慶,和楊家斷絕關系,改換他姓。可是要投降,也需要機會。從本心而言,楊慶也不想投降。所以躲在洞林寺中,美其名曰思索對策,實際上則是在旁觀局勢。他要看一看,這滎陽郡的局勢,究竟會發展成什麽樣子。

再者說了,也不是他說要投降,就能投降。

滎陽郡那些世胄大族的決定,也至關重要。他在等,等待有本地世族站出來,和他達成合作。事實上,在張須佗戰死之後,滎陽鄭氏已有人與他秘密聯絡,只是鄭仁基未曾表態,楊慶還在觀望。雖則滎陽鄭氏較之從前要團結許多,卻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心懷不軌之人。

只是鄭仁基得鄭善果支持,加上鄭祖行、鄭祖盛等一幹鄭氏元老協助,故而威望極高。

長安有鄭宏毅,管城有鄭為善,如果再算上洛陽鹿蹄山的徐世績,鄭仁基手中文武兼備,又豈能輕易動搖?

所以,心懷不軌之人,還要繼續觀察。

楊慶躲在洞林寺,轉眼已過去三天。這一日,他正在佛前禱告,忽聞大雄寶殿外傳來一陣喧嘩騷亂。

他眉頭一蹙,朝著佛像叩拜三下,起身走出大殿。

“佛門清靜之地,爾等怎能如此喧嘩?”

“殿下,大喜事,有大喜事!”

一名家臣連忙過來,一臉快活的笑容,“虎牢關大捷,汜水大捷……李郎君出鎮虎牢關,於晌午時全殲犯境蟻賊。具體的傷亡數字,尚未呈報過來,不過李郎君已派人前來告捷!”

楊慶張大嘴巴,半晌硬是沒能反應過來。

“虎牢關大捷……全殲……慢著,李郎君什麽時候到的虎牢關?”

“據說,是今天淩晨。”

“那消息可確定?”

“辛郎君已派人前往虎牢關查探,預計明日很快就會有消息回來。”

如今是非常時期,管城、滎陽兩縣,均實行了夜禁,並且由軍府插手管理,地方官員,只充當輔助角色。

家臣說:“辛郎君說,李郎君非好大喜功之人。

既然他說是全殲,想必不會有錯。辛郎君派人過來,說是請殿下盡快返回府衙,商議軍情。”

楊慶臉上露出一抹喜色,微微點頭。

沒想到李言慶居然出現在虎牢關,雖然有些突兀,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畢竟言慶除了黑石府鷹揚郎將之職外,還兼任著滎陽司馬。這滎陽司馬,主掌兵事,所以言慶也不算冒昧。

商議軍情?

無非是要征調兵馬,加強虎牢關守備。

這征召令,必須要有楊慶發布,即便是辛文禮和滎陽縣的縣令,也不能代而為之。

只是這征召令一旦發布出去,自己可就沒有退路了……楊慶雖然很欣賞李言慶,但畢竟言慶的年紀太小,即便是打過幾次勝仗,終究沒有張須陀那樣讓人放心。焉知那全殲,是否有水分在其中呢?

還是等等看,待有確切消息,並弄清楚言慶打算如何決斷,再做打算。

“夜了,我已歇息。有什麽事情,還是等明日再說。”

楊慶說完,故作冷淡的甩袖返回大雄寶殿。

只是重又坐在佛前,他再難保持住先前的那份平靜。打,還是降?這是一個問題……按道理說,他身為宗室,理當為國盡忠;可兩代人,數十年培養而成的謹小慎微,使得楊慶對隋室並無太多感情。事實上,自從楊堅登基之後,他父子兩人,就生活在恐慌和驚懼之中。

於楊慶而言,宗室的身份,給他帶來的除了榮華富貴之外,剩下的只有恐懼,和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