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補天裂 第六章 大唐 (九 下)(第2/3頁)

然而他們亦無法四散逃走,街道兩旁的高墻嚴重限制了戰馬的活動範圍。街道另外一端,剛剛被殺散的唐軍又湧了回來,牢牢地堵住了他們的去路。

這些先前還如待宰羔羊般的唐軍將士忽然脫胎換骨,三五個一夥,沖向叛軍的戰馬。將馬背上的騎兵七手八腳扯下來,亂刀砍成碎片。

“饒命!”前無去路,後有陌刀,本來士氣就很低落的騎兵們瞬間崩潰。聰明者直接跳下坐騎,丟掉兵器,向陌刀隊投降。愚笨者則愣愣地呆坐在馬背上,既不求饒,也不敢反抗,任由自己被圍上來的唐軍士卒拉下馬背砍死。

“饒命,鐵錘王大人饒命!”有人開了頭,求饒便不再讓大夥覺得屈辱。大批大批的騎兵跳下馬來,丟掉兵器,跪在了陌刀陣之前。更聰明的,幹脆將坐騎趕向長街另外一端,用牲畜去阻擋曾經的手下敗將,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投降時間。雖然他們無法確信安西一定會饒恕自己,但是他們相信落入另外一支唐軍手中,自己一定沒有活路。

“饒命,饒命,鐵錘王大人饒命。這裏的壞事,不是我等幹的!”既然已經下馬求饒,就無所謂臉面不臉面。不該承擔的罪責一定要撇清,以免被鐵錘王誤會,不肯高擡貴手。

“我們來時就這樣了,我們都是騎兵,只想著早點沖出城去,根本沒時間下馬搶劫!”

“是唐軍,是那邊的唐軍幹的。鐵錘王老爺,他們違背了您老的命令!”

“我等都是李歸仁將軍的嫡系,今年春天才被調過來。沒在長安幹過任何壞事!大人如果饒我等一命,我等願意為大人粉身碎骨。”

求饒的理由五花八門,一個比一個充分。

走在陌刀隊前鋒的王洵緩緩停住腳步,殺戮戛然而止。

跪在地上的騎兵們向後躲了躲,手捂胸口,垂首於地。他們知道自己做出了最佳選擇,鐵錘王果然如傳說中一般,沒興趣殺戮已經放下兵器的敵人。

看見陌刀隊停住了腳步,堵在長街另外一側的唐軍,也立即收手。他們摸不準王洵的脾氣,唯恐引起爭功之嫌,遭到陌刀隊的無差別攻擊。在大唐的陣營中,兩支友軍刀兵相見,如今已經不能算是新鮮事情。即便過後郭子儀出面主持公道,也不可能為了幾個無名小卒,得罪鐵錘王這樣的猛將。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王洵的最終裁決。寬闊的長街忽然變得極其安靜,與周圍燃燒宅院和連綿不絕的喊殺聲顯得極不相稱。但是王洵卻遲遲沒有回應,只是拉下了馬甲,舉目四望。

寬闊筆直的街道兩旁,大部分院子都冒著濃煙。被潰兵丟棄的包裹和長安百姓的屍體,橫七豎八地丟在墻角。與戰死者的身體一起,將整條街道變成阿鼻地獄。

僥幸沒有受到沖擊的院落大門緊閉,裏邊的父老鄉親們既沒勇氣出來替自己報仇,又沒有勇氣出來求安西軍主持公道。偶爾從墻後探頭張望,露出來的則是,一雙充滿仇恨的眼睛。

那種目光,王洵曾經很熟悉。當年他攻破柘折城,攻破俱站提時,在當地人眼中,看到了同樣的仇恨。那種仇恨讓他猶如芒刺在背,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去化解。搶劫和殺戮,並不止發生在這一條街道上。今晚他也不止擊潰了一群敵人。

王洵忽然感覺到有些後悔,後悔自己不該堅持要將叛軍消滅在長安城裏。如果按照朝廷的意思將敵人放走,也許長安城不會遭受今夜的災難。盡管他選擇了最冒險的奪門戰術,是為了最大限度避免叛軍狗急跳墻。

堵在街道盡頭的那群兵士他認得,正是馬方帶來支援他的神武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殿前兵馬,天子近衛。真的將他們抓起來嚴肅軍紀,非但會令安西軍和朝廷的關系更為緊張,馬方那邊,也很難說清楚。

但是,不處置他們,就無法震懾其余趁火打劫的宵小。趁亂湧進城裏的盟友不止神武軍一家,誰也無法保證這些家夥的軍紀比神武軍更好。

“是他們幹的,是他們幹的!”仿佛猜到了王洵為何猶豫,跪在地上的叛軍士卒大聲叫喊,同時將手指向背後的唐軍。“我們來的時候,正看見他們在殺人放火。不信您老找人去問,如果有半句假話,我等情願被您碎屍萬段!”

“不是,不是我們幹的!”被王洵的沉默壓得透不過氣來,堵在街道盡處的神武軍士卒,也開始大聲自我辯解,“我們來時,我們來時就這樣了!是叛軍幹的,是叛軍幹的!”

“是唐軍殺人放火!”

“是叛軍幹的!”

唯恐王洵拿自己開刀,兩方將士互相指責。這樣的吵鬧,當然不可能有結果。看著王洵的臉色越來越陰沉忽然有人靈機一動,指著附近緊閉的廟門喊道,“放火者躲在寺院裏。放火者躲在寺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