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補天裂 第二章 天威 (三 下)(第2/2頁)

今天這場血戰,他們未必會輸!就在隱約能看到對方面孔的那一瞬間,崔光遠迅速推翻了自己先前的判斷。雖然對面唐軍的數量和先前斥候探聽到的一樣多,還不到身邊叛軍的三分之二。然而兩軍交戰,數量並不一定代表著優勢。天時、地利、人和、領軍者的個人能力和士卒們的訓練程度、求戰欲望,皆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

無論上述哪一種因素,崔光遠都不認為對面的唐軍比身邊的叛軍差。側過頭來,帶著幾分幸災樂禍看向叛軍將領,他自豪地發現,孫孝哲身邊很多人不知不覺間已經將嘴巴閉得緊緊,面孔僵硬如鐵。甚至有一些同羅、室韋和奚族將領,眉頭已經擰做了一團,臉上的晦氣清晰可見。

孫孝哲不愧為百戰名將,幾乎在一瞬間,就看穿了敵人的用意。迅速揮了揮手,命令隊伍提前停住腳步。戰鼓聲再度驟然轉高,“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敲得人心臟幾乎跳出嗓子。數千支羽箭騰空而起,一波緊跟著一波,遮住上午的陽光,在正前方一百步遠的地方,豎起一道寬闊的白線。

三波羽箭過後,弓手們停下來舒緩體力。整個隊伍的腳步完全停了下來,在各級將領的指揮下,重新整理成一個凹字形陣列。中軍稍稍靠後,左右兩翼突前,互相照應,宛若猛獸張開了大口。

對面的唐軍也迅速作出反應,伴著一陣嘹亮的號角聲,排出三個方陣。左、中、右,幾乎在一條直線上。看不出哪部分將主要負責進攻,哪部分主要負責後續接應和擴大戰果。

他準備怎麽打?關心則亂,崔光遠急得火燒火燎。按照他所掌握的,有限的領兵手段,安西軍在人數不如叛軍的情況下,應該把力量集中起來才對。而不是像現在這般大咧咧的隨意擺放。

孫孝哲的反應卻比任何人都快,沒等崔光遠想明白安西軍在幹什麽,他已經做出了決斷。“阿史那從禮、室點密、耶律雄圖,出擊,給本帥沖垮敵軍左翼!”

“咚咚咚咚……”戰鼓如雷般炸響,六千部族兵馬,在阿史那從禮、室點密、耶律雄圖三名將領的統率下,徑直撲向了唐軍左側。

唐軍的左翼稍微晃了晃,仿佛沒想到孫孝哲這麽快就發起了進攻。隨即,激昂的龍吟聲響起,壓住漫天的驚雷。數千大唐健兒,不,應該說是大唐在西域的盟友,逆著叛軍的洪流迎了上來,刀鋒對著刀鋒,馬頭對著馬頭。

“擂鼓!”孫孝哲大聲喝令,興奮得兩眼冒火。安西軍居然敢跟自己對攻,過癮,真是他娘的過癮。從薊縣一直打到長安,有名有姓的唐將會過無數,還沒一個人敢直接跟自己對攻呢!那姓王的小子要麽是用兵高手,要麽是不知道“死”字怎麽寫!

顯然,孫孝哲認為對手是第二種,其麾下的部族將領們也做同樣想。打了近幾十場順風仗,他們還真沒遇到過什麽硬骨頭。無論從弓馬嫻熟程度、士卒體力士氣,還有為將者的膽略上,唐軍都差了大夥不止一籌半籌。

阿史那從禮沖在隊伍的最前方,左手中拎著一把烏黑的彎刀,右手拎著一只圓盾。刀身又厚又重,通體透著一抹暗紫色的浮光。那是殺人殺得太多的緣故,血已經滲進了鋼鐵裏,與刀身融為一體。

幾支羽箭向他射過來,被他刀磕盾擋,全部擊落在馬蹄揚起的煙塵裏。對面幾乎沒有步兵,而騎兵專用的短弓力道太弱,即便能射到人身上,也穿不透塗了油的雙層牛皮甲。況且兩軍對沖,能讓弓箭發揮作用的時間只有短短幾瞬,手熟者不考慮準頭至多也只能射出三矢,手慢者甚至連發第二箭的機會都沒有。

然而今天情況卻有些意外,從八十步開始,羽箭一波接一波襲來,沒完沒了。怎麽回事?他們難道全是騎著馬的弓箭手麽?即便是弓箭手,也不可能射得這麽快?正迷惑間,阿史那從禮忽然看到對面的敵將從腰間擡起一個明晃晃的東西,手臂平端,正對自己的面門。

注1:見故國之旗鼓,感生平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見於《與陳伯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