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兵車行 第五章 不周山 (四 上)(第3/3頁)

“豈止是不得安生!”趙懷旭苦笑,“恐怕封帥在九泉之下,也不會放過你我!這裏有一封信,大將軍不妨看一看。看了,你就明白屬下為什麽不想給封帥報仇了!”

“信?!”王洵愣了愣,猶豫著伸出光溜溜的胳膊。“哪來的信,這是封帥的字體?封帥什麽時候給你的信?!”

“不是給屬下的,是給長安城中那位聖明天子的!”趙懷旭抹了下臉,聲音有些沙啞。“屬下搜檢那個死欽差的遺物時,在一堆金銀細軟中翻到了它……”

沒等他把話說清楚,王洵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拜讀。才掃了開頭幾行字,視線已經再度被淚水模糊,“……臣之此來,非求苟活,實欲陳社稷之計,破虎狼之謀。冀拜首闕庭,吐心陛下,論逆胡之兵勢,陳討捍之別謀。酬萬死之恩,以報一生之寵。豈料長安日遠,謁見無由;函谷關遙,陳情不暇!臣讀《春秋》,見狼瞫稱未獲死所,臣今獲矣。”

信上的字寫得很潦草,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筆畫斷續現象,可見封常清寫此信時,是在強行壓制其自身的感情。

淚眼模糊中,王洵仿佛又看見了封四叔的身影。面對著邊令誠那小人得志的嘴臉,面對著周圍冷森森的刀鋒,在臨刑之際,這位一身正氣老人並沒試圖替自己辯解,而是低聲下氣地乞求對方,再多給自己一點兒時間,容自己將數月來跟叛軍的作戰心得做個總結,給皇帝陛下,給後來的繼任者,留一份寶貴的經驗。

“天殺的狗賊!”王洵哽咽著揉了下眼睛,繼續往下翻看。信其實為兩份,其中一份為給皇帝陛下的遺表,另外一份,則對戰事的總結與長遠剖析。在老人家看來,叛軍之所以能一路勢如破竹,是因為準備充分,外加起兵突然,打了朝廷一個措手不及。而朝廷這邊,無論是在戰前準備還是臨戰動員指揮方面,都有很多值得總結的教訓。但這些已經過去的事情,無須再後悔。當下最重要的是,穩定防線,將叛軍拖在潼關之下。安祿山所部兵馬雖然驍勇,但最具威脅者,不過是那八千余曳落河,戰死一個就少一個。而大唐這邊的士卒雖然缺乏訓練,臨陣經驗不足,卻會越打越強,越打精兵越多。假以時日,此消彼長,叛軍的攻勢注定要難以為繼。所以,不急於跟叛軍決戰,以各種手段徐徐圖之,才是最佳的破敵之策!

作為正面戰場的輔助措施,封常清建議朝廷,從河東、淮南兩個方向,適度發起反擊,牽制叛軍。一旦將叛軍完全壓制在河南各郡,則其兵源和補給便要出現問題。屆時,朝廷再派出使節對叛軍進行分化瓦解,必然會使其分崩離析。

此外,在具體戰術層面,封常清則針對曳落河野戰能力強,而攻堅能力弱的缺點,建議朝廷采用誘敵深入的辦法,將其引到不適合騎兵展開的山巒地帶,單獨殲滅。哪怕是每次只咬掉其一小部分,也會嚴重打擊叛軍的士氣。積少成多,但曳落河消耗得差不多時,叛軍實力便不足畏懼了。

“估計是高力士那廝,準備拿封帥的經驗來培養自家心腹。所以才特地將這封信交給了姓馮的太監……”趙懷旭強壓住心中悲憤,低聲向王洵解釋。“只可惜封帥耿耿忠心,卻不知道,此信根本沒被送到那位聖明天子之手!”

“嗯!”王洵哽咽著回應,淚水如雨下。幾行黑字被淚水打濕,看上去宛然若新“……臣今將死上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後,誑妄為辭;陛下或以臣欲盡所忠,肝膽見察。臣死之後,望陛下不輕此賊,無忘臣言,則冀社稷復安,逆胡敗覆,臣之所願畢矣。仰天飲鴆,向日封章,即為屍諫之臣,死作聖朝之鬼。若使歿而有知,必結草軍前。回風陣上,引王師之旗鼓,平寇賊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無任永辭聖代悲戀之至。”

注:史書中,有封常清遺表全文。讀起來非常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