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兵車行 第四章 英魂 (八 下)(第3/3頁)

“我們北庭還不一樣?!”沒等馮治把話說完,吳賢搶著開口抱怨,“都護府裁撤之後,程都督本人被調到河東,跟郭子儀搭夥去了。麾下的眾將們,卻是東一個,西一個分散派遣,誰也不讓挨著誰!”

“還不是受了安祿山那廝的牽連!”有人拍著矮幾,大聲抱怨。

“都是安祿山那廝給害的!”有人大聲附和。

“可不是麽,朝廷原來對姓安的那麽信任,他都膽敢造反!也難怪陛下,嗯,嗯,嗚嗚,……”有人喝高了,借酒壯膽,把矛頭直接指向大唐天子李隆基。話說到一半,立刻被朋友用肉塊將嘴巴堵住,噎得上氣不接下氣。

他的話雖然沒說完整,在座者卻心裏都明白。長安城中那位皇帝陛下,是因為安祿山的叛亂傷了心,所以對所有節鎮都開始疑神疑鬼。眼下受到波及的不止是河西、安西和北庭,連嶺南、廣南這些與河北根本不搭界的南方節鎮,都被朝廷找借口分拆得支離破碎。

如此一來,倒是徹底杜絕了各鎮節度使當中,有人試圖步安祿山的後塵。只是各路勤王兵馬,卻愈發變成了沒頭的蒼蠅。各路大軍表面上兵強馬壯,實際上卻是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在短時間內扭轉戰局,撲滅叛亂,才怪!

王洵心裏對局勢的糜爛程度早有準備,卻也沒預料到情況居然嚴峻到了如此地步。如果安祿山能被及時擊退還好,念在駐守安西多年,勞苦功高分上,封常清也許還有機會東山再起。如果仗越打越窩囊,以朝中那些官員和皇帝陛下的個性,少不得又要推一個人出來遮蓋中樞無能的事實。

最好的替罪羊,莫過於封常清。想到這兒,他心裏忍不住悄悄地打了個冷戰。屯田使張素等人不會把一些消息掩蓋住,故意不讓我知曉吧?岑參呢,以他的為人,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