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兵車行 第一章 笳鼓 (七 上)(第2/2頁)

戰團越聚越大,很多失去了主心骨的潰兵,也蜂擁過來,與大隊人馬擠在一起,共同抵抗唐軍的沖擊。他們如同洪流中的螞蟻般,抱成緊緊的一團。用外圍少數人的犧牲,來換取大部分人的生存。

這個戰術非常殘酷,卻行之有效。漸漸的,唐軍的壓力便不再像先前一般沉重了。大食軍退後的腳步也漸漸放緩,甚至出現了原地停滯的現象。

“沖過去,把他們驅散!”王洵及時地發現了戰場中的變化,迅速做出決定。他不喜歡袖手旁觀,幹脆自己策動了坐騎。宇文至無奈地聳了聳肩,舉著角弓迅速跟上。宋武像萬俟玉薤等人揮了揮手,也縱馬追到了王洵身側。

見到此景,沙千裏果斷地發出命令,借助號角聲讓附近的弟兄們向王洵靠攏,在其身後臨時組成一條攻擊陣列。幾個領軍沖殺在第一線的將領,如黃萬山、方子陵和魏風等人,也默契地放緩了進攻速度,蓄勢以待。

威風了這麽久,他們不光要調整自己和麾下弟兄的體力,也要顧全大局,把首功讓給都督大人。雖然都督大人過後未必肯領這份人情,可大夥不能沒有這份心思和眼力架兒。

戰場上突然發生的變化,讓急於扭轉局面的艾凱拉木長出了一口氣。但是,很快他的聲音就又變了調,“穩住,穩住,向我靠攏,向中軍靠攏。吹角,趕緊吹角啊!”

“向中軍靠攏,向中軍靠攏!”聚集在艾凱拉木附近的將士們,也發現了勢頭的不對。拼命地將號令喊出來,以期被戰場上每一名六神無主的自己人都能聽見。大夥誰都明白,今天的戰鬥,失敗好像已經是必然的結局。但有秩序的撤離戰場和爭相逃命,卻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前者可以讓東征軍實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後者卻連自己的性命都未必保得住。

驚惶的叫喊聲,同時提醒了敵我雙方。很多慌不澤擇路的大食士卒,順著喊聲一頭紮向了人堆兒。周圍正在大過砍殺癮的部族武士們,也呐喊著,從各個方向蜂擁而來。

他們可不是唐軍,不必聽沙千裏的調遣。有這麽大一堆軟柿子可以捏,豈肯平白放過。匯聚在艾凱拉木周圍的人團,在外力的沖擊下,驟然向內縮了縮,然後驟然又向外擴展。穿著不同衣衫,舉著不同兵器,說著不同語言的士卒,攪在一起,血肉橫飛,黃煙翻滾。

已經沖到目標近前的王洵立刻被盟友絆住了腳步。不顧一切繼續向前攻擊,必然會有“自己人”,死於他的馬蹄之下。而轉身推開的話,又會讓縮在戰團深處的敵軍,得到喘息時間。一旦讓艾凱拉木恢復了清醒,重新整頓隊伍,聯軍勢必將付出更大的犧牲。

正猶豫間,宇文至已經替他做出了決定。只見此人將手一搭,便是三支羽箭扣在了右手掌心中央。隨後快速拉動弓弦,只聽“嘣,嘣,嘣”連聲脆響,三支羽箭頭尾相繼,呼嘯著向敵陣正中央飛去。

“保護大帥!”敵軍當中,有人扯開嗓子示警。隨即,艾凱拉木身體一歪,便被侍衛推下了坐騎。忠心的侍衛自己卻躲閃不及,被三支羽箭陸續射中脖頸,肩膀和左胸,哼都沒哼,仰面落馬。

“不想死的,距離艾凱拉木遠點兒!”宇文至又是一聲斷喝,拉動弓弦,射落敵軍的帥旗。他的呼喊用的是唐言,敵軍當中,只有少數幾個人能聽得懂。但羽箭的威力,遠遠超過了言語。

隨著帥旗的掉落,艾凱拉木身邊的人群,立刻如冷水淋上了熱油般,飛濺著四散奔逃。原本擠壓一起,碩大的人團,從內向外,迅速解體。

“殺!活捉艾凱拉木!”到了此刻,王洵已經無需猶豫。策馬,提臂,將長槊端平,伸直,借著戰馬的速度沖向敵陣正中央。同一時間,宋武和萬俟玉薤等人舉起橫刀,在王洵左右兩側,各自形成一個由刀鋒組成的羽翼,所過之處,斷臂殘肢飛濺。

輕騎兵的威力不在於敵軍硬撼,而是沿著缺口擴大戰果。鋒利的刀鋒,借助戰馬的沖擊之勢,在敵人身體上一蹭,便能蹭出條半尺長的大口子。皮甲、肌膚、筋絡,全都在刀鋒下裂為兩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