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兵車行 第一章 笳鼓 (三 下)(第3/4頁)

移風易俗。這是書中所推崇的上等治政之道。潛意識裏,王洵受儒家理念的影響依舊很深,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這種變化,是好,還是不好。你說實話,我不會怪罪你!”仿佛希望得到某種肯定,他繼續追問。壓根沒注意到自己說話時那種期盼的語調。

“民女,民女其實也不太清楚!”小拙擡起頭,鼓起勇氣說道。“民女的家族雖然昄依過天方教。但,但其實都不是虔誠的信徒!”

“這個我知道!”王洵信口點評。以老麥爾祖德的精明與善變,能做個虔誠的教徒才是怪事。

“所以,所以民女和妹妹從小就不喜歡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小拙看著王洵,目光中流露出一片坦誠,“也不喜歡總被關在一個大院子內,從早到晚對著天空發呆。民女喜歡彩色的衣服,彩色的馬車,和一切色彩絢麗的東西,不喜歡簡單的黑與白。那樣,太素,也太壓抑!”

“對,的確太壓抑!”王洵笑著大聲附和,突然覺得眼前的這個女孩很順眼。“女人麽,哪有不喜歡穿漂亮衣服的。在我們大唐,幾乎每個像你和小麥這麽多大的女孩子,都會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不僅白天時可以駕車馬車出去逛街,到了晚上,也可以在仆人的陪伴下,打起燈籠去逛夜市!”

後半句話已經近似於炫耀,聽者卻是滿臉羨慕。“大人是想把這裏變成大唐麽?大人是在以大唐的律法,治理柘折城,對麽?”

“沒有!”王洵笑著否認,“想把這裏變成大唐,可是有點困難。民風不同,生活方式也大相徑庭。我只是跟你一樣,不喜歡除了黑就是白,不喜歡,不喜歡那種壓抑的感覺。”

對,的確是壓抑。這個詞雖然簡單,卻恰當無比。兩個人忽然發現自己和對方的感覺很相似,不約而同地笑了笑,隔閡瞬間冰消瓦解。

“那大唐到底是什麽樣子,大人能跟我說說麽?”猶豫了一下,小拙擡起頭,靈動的雙眸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幻想。

“大唐——”原本信手拈來的答案,到了嘴邊,卻忽然又消失得無影無蹤。對啊,大唐到底是什麽樣子?王洵發現自己心中也只剩下了模模糊糊的輪廓。他當年之所以逃離長安,也是由於無法忍受長安城內壓抑的氛圍。而隨著漸行漸遠,那些曾經令人煩躁不安記憶慢慢消退,很多幸福與快樂的事情,也越來越清晰。

也許是因為距離產生了美。也許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更嚴格的參照物,曾經令他厭倦的長安,令他困惑的大唐,此刻於記憶中居然變得無比之可愛。那繁榮的市井,那熙熙攘攘的人群,那無憂無慮的少年,那光彩照人的少女。還有大四絕的詩歌,小四絕的曼舞,曲江池上的無邊蓮葉,驪山深處的映日秋花……,一切一切,熟悉而又陌生。一切一切,令人魂牽夢縈。

“大唐麽,很大一個地方。”沉吟著,猶豫著,他慢吞吞地描述,“從南到北有四千多裏,從東到西更遠,如果把此地也算進去的話,恐怕有近萬裏了!每個地方的氣候不同,風物不同,人的習慣也不盡相同。”

“喔!”小拙忽閃忽閃這眼睛,琢磨王洵的話。上萬裏的疆域,的確大得令她難以想象。從小長到現在,她去過最遠的地方,也不過是幾百裏之外的安息城。並且還是被家人關在密閉的車廂裏邊,連將頭探出來四處看看的機會都沒有。

“但從整體來說,大唐的氣候比這邊好得多。夏天沒有這麽幹,冬天也不似這般冷。有的地方甚至能種兩季糧食,街道上雖然有乞丐,但大多數人都能吃飽肚子!”搜刮著肚子裏的記憶,王洵繼續慢慢描述。有幾分出於本能地做些浮誇,但盡量符合事實。

“在城市裏,男人女人都可以隨便逛來逛去。不用把自己包裹得像個粽子一樣。粽子你知道麽,就是一種用葦子葉裹著白米和肉餡,做成的美食。有魚肉、羊肉、豬肉,偶爾也能吃到牛肉,但不多見。因為牛在大唐主要用來耕地,不準隨便宰殺。不是因為教義,而是為了種更多的糧食。大唐和這邊不一樣,任何宗教,都不能隨意幹涉別人的行為。同樣,官府也不幹涉任何宗教的和尚講經,只要你不煽動人造反,隨便念。所以,長安城中,佛寺對面就是道觀。十字教的寺院和天方教的講經場所,往往就隔著一條馬路。但兩邊也能相安無事……”

這是他記憶中的大唐,也是他認為大唐最可愛之處。強大,寬容。因為強大而寬容,因為寬容而強大。男人女人們腳步匆匆,衣服上也許打著補丁,臉上卻都帶著笑。老人摔倒在地,會有人主動伸手去扶起來。受幫助者及其家人會禮貌對施以援手者致謝,而不會賴上對方,讓對方賠償巨額的醫藥費用。官員再昏庸,也會注意名聲,輕易不讓判糊塗案子,招惹民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