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兵車行 第一章 笳鼓 (一 下)(第2/2頁)

當然了,以後王洵等人的戰報,除了按照程序向上級繳遞之外,也應該簡明扼要地謄抄給天子一份。高力士會關照各地監軍,為信件的傳送大開方便之門。這樣,別人就再難偷走年輕人們用性命搏來的軍功,天子也會及時地把握前方軍情。不會再出現像去年一樣,安西軍大破大食聯軍,而朝廷的既定戰略卻來不及做相應的調整,以至於前方的監軍和主帥意見達不成統一,坐失戰機的情況。

“這老東西,怎麽一跤掉曲江池裏淹死!”對於高力士的為人和處事,宇文至都鄙夷到了極點。“這分明是叫我們背著封帥,跟他勾勾搭搭。日後好把我等徹底從安西軍裏邊分割出去!”

“恐怕還有一層意思,是怕我等被楊相拉攏。我聽人說,楊相去年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兩度向南詔用兵,都敗得十分淒慘。”宋武對此,則有另外一分見解。他的哥哥宋昱是楊國忠的心腹,家書中難免不透漏一些朝廷上的事情。按照其兄的說法,在李林甫倒台之後,原本互相扶持的高力士和楊國忠二人迅速翻臉。如今相府和內庭的爭鬥,已經激烈到了水火難以同爐火的地步。凡事楊國忠主張的事情,以高力士為首的太監們,則竭力破壞。而凡是高力士等人出面做的事情,楊國忠也是百般刁難。

把所有消息綜合起來,高力士的態度發生轉變的緣由,對王洵而言就不難理解了。除了自己如今掌握的實力,已經足夠讓別人另眼相看之外。此刻內庭和相府之間的緊張關系,也多少緩解了高力士當初急於將所有目睹楊貴妃與其前夫幽會者除去的心情。留著這些目擊者在,日後在關鍵時刻,便可以拿出來,作為對付楊國忠,乃至整個楊家的棋子。未必能徹底扭轉全盤局面,至少能打楊氏兄妹一個灰頭土臉。

只可惜,王洵現在已經沒有了做人棋子的興趣。他當初去安西,名為建功立業,本質上是為了逃避。逃避不成之後,才不得不拼死一搏,主動請纓出使西域。如今活路算殺出來了,只要這輩子不犯太離譜的錯誤,高力士和楊國忠兩個便誰也動不得他。他亦沒必要再小心翼翼地伺候二人。雖然為弟兄們報仇的日子依舊遙遙無期,但至少不必跟仇人繼續裝模作樣地交好下去。

“封四叔那邊,我會去信跟他解釋。這封信,也一並給他送過去!算是給他老人家提個醒。”心裏有了準主意,王洵做事也不拖泥帶水,“沒有安西軍,咱們這夥人就是無本之木。別人給的承諾再好,恐怕也是看得到眼裏,吃不到嘴裏!”

“那是自然!”宇文至對此十分贊同,看了宋武一眼,微笑著補充,“咱們能憑自家本事換功名,又何必跟他們這些沒卵子的家夥不清不楚,到頭來好處未必撈得著,反而弄得自己一身騷。至於楊相那邊,估計暫時不會用到我等。若是他能像現在這般支持安西軍的話,封帥自然會有所回報!我等就跟著封帥好了。”

“我等能在此打開局面,並站穩腳跟,楊相已經從中得到了好處!他那個人出身雖然寒微,卻不是個因循守舊的人。”宋武聽出宇文至話裏有話,笑呵呵地表明態度。

此語說得極其實在,令沙千裏和黃萬山等人在旁邊聽了,都不住地點頭。功大莫過於開疆拓土。楊國忠繼任宰相之後,屢屢對外用兵,幾乎都毫無建樹。偏偏在藥刹水沿岸,稀裏糊塗地冒出一支打著大唐旗號的兵馬來,不斷攻城略地。這等於在送業績給楊國忠,證明他的確比李林甫更堪合宰相之位。也從側面證明了他去年的命令幾大節鎮自負盈虧的新鮮政令切實可行。不僅在為朝廷節約了巨量開支,還直接壯大了大唐的軍威國威。

至於事實到底怎麽樣,自然不需要王洵等人去操心。楊國忠麾下有的是文人墨客,可以將少年們的功勞誇張再誇張,潤色再潤色,讓所有稍微能沾上點兒邊的人,都能從中分到不少好處。而王洵等人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此地站穩腳跟,為大唐保住這塊新土。最好再繼續打幾個勝仗。無論是征服大食國的仆從也好,收拾幾個不聽話的部落也罷,只要能保持目前的發展勢頭,持續地將捷報送回長安去。楊國忠一系的從中撈到的好處也就越來越大,隨之相伴,眾少年獲得的回報,也會水漲船高。

注1:檢校職位,在唐初原本為兼職。唐朝中葉,漸漸變成一種榮譽職位。通常有地位的邊將都會被賜予一個中央的檢校官。不幹活,光拿相應俸祿,以示榮崇。